-
廣東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地緣優勢以及學科優勢,文學批評家思維活躍、新穎觀點頻出。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的歷史機遇下,廣東文學批評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穩步提升,已成為當代文學評論的重鎮。[詳細]
-
2019—2023年,廣東兒童文學從創作成果、文體探索、作家隊伍、地域文化、出版推廣及國際交流等多個維度,展現出了蓬勃生機與獨特魅力。廣東兒童文學的這五年,不僅保持了多元化的創作風格,還在文化傳承、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詳細]
-
自2019年以來,廣東詩歌創作呈現出傳統與新質共融的立體面像,如海洋的靜謐湛藍與風起浪涌共生互彰。眾多詩人在此期間創作出版了大批詩集,并在各大刊物發表作品,其中有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廣東省第十一屆魯迅文學藝術獎”“花地文學榜詩歌獎”“華文青年詩人獎”等獎項的得主及作品,也有被選拔參加詩刊社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學習班的詩人。創作隊伍中既有八旬老詩人,也有少年詩才,呈現了多代同輝的氣象。[詳細]
-
2019年以來,得益于開放的觀念、寬松的環境、活躍的文壇氛圍,廣東散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創作態勢。作家們立足本土生活,穿越歷史回聲,接續過往余韻,積極回應現實,拓展新的風貌。五年來,廣東作家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全國性散文類刊物及綜合性文學期刊的散文欄目上,不少作家在期刊上開設散文專欄,作品被轉載、收錄進各大散文年選和排行榜的比例逐年上升。[詳細]
-
過去五年廣東報告文學作品豐富,且在創作話題的廣度、創作內容的深度、創作手法的自由與專業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廣東省每年都有超過六十名報告文學作家持續創作,每年創作發表作品超過百部,出版作品幾十部。這些作品持續在全國各級各類的評獎活動、讀書活動中收獲獎項與好評,深受讀者喜愛。[詳細]
-
在這五年間,廣東作家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堅持扎根生活,努力創作,推出了許多精品佳作。特別是在長篇小說創作領域,堪稱大豐收。人們用“文學粵軍重拳出擊”來形容這五年的成績。這五年的“粵軍北伐”,與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陜軍東征”一樣,都引起了全國文壇矚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