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納楊 | 讓人淚中帶笑的四封信
更新時間:2025-06-06 作者:納楊來源:兒童文學
有誰會給自己的耳朵寫信?茉莉會。開篇第一句話就深深引起了我的閱讀興趣。
這原本可能是個悲傷的故事。人們對待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無論出于善意或是惡意,都會有不一樣的態度和行為。而孩子大多不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茉莉的一只耳朵天生有殘缺,茉莉的同學因此叫她“怪物”。對于茉莉來說,同學對她的嘲笑讓她害怕、自卑,只想一個人躲起來。故事一開始就把茉莉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身處的環境簡潔而清晰地勾勒出來,合情合理的講述,為整個故事奠定了可信賴的基礎。
但這篇介于童話和現實之間的作品,并沒有完全照搬現實,“給耳朵寫信”的創意讓這個原本可能悲傷的故事變得有意思起來。對于沒有親身體驗的人來說,“給耳朵寫信”的說法新鮮又新奇,而對身處其境的當事人來說,這又是一種希望。全篇緊扣“寫信”這一核心情節,用了經典的“三段式”結構,層層遞進,步步升華。茉莉初次聽到爸爸說她的耳朵去額爾古納旅游時,將信將疑卻又十分期待,迫不及待地寫出了第一封信,在表達得知這一消息的欣喜時是有所保留的、試探性的。第一次收到耳朵的回信后,茉莉不再懷疑,開始向耳朵傾訴它“走”以后自己的遭遇,這也許是她第一次向外界敞開心扉。而且作為一個孩子,她也很自然地直接表達了希望耳朵回來的愿望。面對茉莉真誠的呼喚,耳朵寫來了一封很棒的回信,把故事推向高潮。在信里,耳朵并沒有回避茉莉的疑問和期許,而是給出了合乎現實生活規律的真誠回應。這封信幫助茉莉建立起自信,也讓讀者意識到,就算是在童話世界里,一些人生的遺憾也是不能完全彌補或修正的。我們必須正視我們自身,才能真正走出挫折和困境。這是茉莉與耳朵的四封信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啟示。
整個故事一氣呵成,節奏恰到好處,閱讀過程就像探險尋寶,讀者總是和茉莉一樣,在期待耳朵的回信。其實有經驗的讀者早就猜到耳朵的回信是茉莉爸爸策劃的,爸爸和老師、郵遞員叔叔的秘密對話和故事結尾也暗示這些信件也有其他人的協助。不過,耳朵的回信是現實還是幻想,作者直到最后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一些東西不點透,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反而大大豐富了作品的意義,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