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調研組到惠州調研文學工作
更新時間:2025-05-21 來源:廣東作家網
5月18日至19日,省作協調研組到惠州調研文學工作,就進一步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了解惠州市文學組織建設、文學精品創作等方面的情況,聽取惠州市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對省作協工作的意見建議,共同探討如何貫徹落實省作協第十次代表大會精神,集思廣益,共商新時代廣東文學發展大計。
調研座談會在惠州市作協舉行。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惠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田茂真,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省作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周智,組聯部主任陳宇,以及來自惠州市的文學工作者、作家代表參加調研座談會。陳雪匯報了市作協工作開展情況,作家代表結合自身創作經歷與文學工作經驗,暢談創作體會和意見建議。座談會由田茂真主持。
向欣充分肯定惠州市近年來在文學工作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績。她表示,惠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建設文化強市,聚力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實施“惠聚美好”城市形象傳播工程,推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煥發新光彩,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惠州市作協在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以建設者和創作者的雙重身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賡續歷史文脈,書寫當代華章,思路特別清晰、舉措特別扎實、成效特別顯著,推動各類文學體裁全面發展,以豐碩的成果豐富了廣東的文學寶庫。特別是惠州作協以開放的思路,有效運用社會資源,促進文學軟硬件設施建設,形成與社會各界有效聯動、相互支持的新態勢,為全省基層文學組織構建協同工作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向欣聽取與會人員的發言,對惠州廣大作家堅守文學初心、取得豐碩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她引用蘇東坡的三句詩,對推動新時代惠州文學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點期望。一是文以載道,凝聚“不辭長作嶺南人”的精神動力。惠州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要胸懷“國之大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作家應有的史識、史才、史德,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發揮文學“立人”“鑄魂”的獨特作用,以鮮明的基調、昂揚的旋律,奏響時代強音,弘揚時代精神,用優秀作品澡雪人心、涵養修為,凝聚起眾志成城、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二是文以惠民,講好“嶺南萬戶皆春色”的時代故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充分挖掘重大現實題材、改革開放題材、紅色革命題材等特色創作資源,煥發創造激情,激發原創能力,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精品。樹立“大文學觀”,大力推動“新大眾文藝”創作,以“全民寫作”的熱情書寫時代變遷,以“我手寫我心”的赤忱勾畫多彩人生,用文學之美表現生活之美、社會之美、民族之美、國家之美,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三是文以賦能,鍛造“一篇珠玉是生涯”的文學境界。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志存高遠、潛心耕耘,深挖文學富礦,攀登文學高峰,共同擦亮“文學粵軍”的名號。要對標高品位、高格局,孜孜以求出眾的藝術素養,不斷鍛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文人互勉,引導青年作家守正道、當主角,造就更多代表時代水準的名家大師,打造更多“東坡”式文學IP。要勇于創新、創造,廣泛利用當代科技新成果,打破傳統范式、豐富文學樣態,改變表現手段,增強藝術魅力,實現形式、風格、流派的充分發展,實現體裁、題材、主題的極大豐富,推動文學“破圈”“跨界”傳播。
向欣希望,惠州市作協把握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要求,認真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多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弘揚正氣、美化心靈的工作,多做團結鼓勁、堅定信心的工作,努力把作協建設成為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溫馨之家”。
參加本次調研座談會的還有惠州市作家、文學工作者代表黃偉輝、張元基、張雋、李建毅、劉輝紅(華霖)、楊理、徐威、陳晨等。
為傳承紅色基因,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調研組一行來到東江縱隊紀念館,認真聆聽講解,駐足凝視歷史老照片、文獻資料和革命文物。大家表示,東江縱隊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敵后抗戰、保家衛國、營救文化名人,留下不朽的功勛。東江縱隊的革命精神是廣東文學創作的寶貴財富,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作家們要深入挖掘紅色故事,用文學之筆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歷史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向欣還陪同正在惠州考察調研東坡文化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一行,來到東坡故居、蘇東坡紀念館等地,共同探尋東坡文化在惠州的傳承與發展,探究文學與歷史、文學與時代、文學與地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文:組聯部 圖:陳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