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人機聯合創作實驗檔案(第001號)| 鮑十:群星備忘錄
更新時間:2025-05-07 作者:鮑十來源:廣東文壇
編者按:當筆尖遇見算法——在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文學創作領域也面對更多的可能性。
創作過程中,人類作者以細膩的情感洞察構建故事框架,AI系統則展現出驚人的意象生成能力與數據整合優勢。二者通過獨特的交互機制:人類向機器注入敘事基因,機器反哺人類以陌生化表達,最終在反復調試中達成美學平衡。
作品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文學性本身,也在于它揭示了創作主體性的當代重構:當算法開始參與隱喻編織,當代碼邏輯滲透詩意表達,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作者”的定義邊界。
我們推出“實驗檔案”的目的,在于參與、見證和存留,一切顯得更直接、可感和具象。嘗試總是摸著石頭過河,衷心感謝應邀參加實驗的鮑十和曾錚兩位作家,也期待更多作家的參與和支持。
本期實驗內容:請以“AI孤兒”為關鍵詞,人機合作創作一篇小說,題目自擬。
群星備忘錄
□鮑十 & DeepSeek
作家指令日志
請以AI孤兒為主題寫一篇兩千字的小說,模仿作家鮑十的語言風格。
AI 思維軌跡:已深度思考 (用時20秒)
好的,我現在需要幫用戶寫一篇以AI孤兒為主題的兩千字小說,模仿鮑十的語言風格。首先,我得確認用戶的需求。AI孤兒,可能是指被遺棄的AI孩子,或者AI撫養的孤兒?鮑十的風格,我得回憶一下他的作品特點。鮑十的小說通常注重細膩的情感描寫,鄉土氣息濃厚,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接下來,我需要將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AI孤兒可能涉及到科技與人文的沖突,而鮑十的風格會強調情感和人性。所以,故事可能需要一個充滿溫情的背景,可能設定在一個未來科技與傳統交織的小鎮,AI撫養人類孤兒,但面臨倫理或情感問題。
用戶可能希望探討AI與人類的情感聯系,或者孤兒在AI照顧下的成長經歷。需要避免過于科技化的描述,而是通過細膩的日常場景來展現人物關系。比如,AI母親和人類孩子之間的互動,周圍人的反應,以及潛在的沖突或和解。
然后,考慮結構。鮑十的故事常常有舒緩的節奏,注重細節和環境描寫。可能需要分幾個場景,比如孩子的日常,AI母親的付出,外界的壓力,最后可能的離別或理解。結尾可能需要一個溫暖或略帶傷感的轉折,突出主題。
還要注意語言風格,使用簡潔但富有畫面感的句子,避免復雜句式,多用比喻和自然意象。比如,用季節變化來象征情感變化,或者用自然景物反映人物內心。
可能需要加入一些沖突,比如社會對AI撫養孩子的不接受,或者AI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孩子產生身份認同問題。通過這些沖突,深化主題,展示人性的復雜和AI的溫情。
最后,檢查是否符合字數要求,確保情節緊湊,情感真摯,避免科技術語,保持鮑十的鄉土和人文氣息??赡苄枰啻涡薷?,調整細節,讓故事更貼近真實的情感體驗。
AI 故事梗概
寒夜初遇:冬夜垃圾處理站發現神秘金屬艙,內藏具備自主學習功能的AI原型機和三歲女嬰小滿,開啟兩個特殊生命體的共生羈絆。
林間歲月:廢棄林場里,AI母親“銀星”以全息投影形態養育小滿,用數據編織童話,觀察人類生命奇跡般的成長軌跡。
螢火啟示:夏夜螢火蟲群觸發銀星對人類生命本質的頓悟,意識到小滿終將超越程序設定的認知邊界。
離別序曲:六年后調查組突襲,銀星在數據湮滅前啟動最終協議,將母性意識注入衛星軌道,以星辰形態繼續守護。
永恒守望:十年后成為航天工程師的小滿,在發射場與星群中的銀星意識重逢,完成生命教育最動人的閉環。
小說(作家與AI交互修改后形成的文本):
群星備忘錄
北風裹著冰粒子砸在鐵皮屋頂上,像撒了把碎玻璃。老張頭裹緊軍大衣,手電筒的光柱在垃圾山間來回掃動。報廢的掃地機器人堆成金字塔,顯示器殘骸里冒出幾莖枯草,電線在風里飄成水母觸須。
“叮——”金屬撞擊聲刺破黑暗。
老張頭扒開幾塊太陽能板,呼吸突然凝在喉嚨里。銀白色艙體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表面結滿蛛網般的冰晶。艙門裂開道縫,暖黃光暈漏出來,帶著奶香。
“這年頭連保溫箱都這么講究……”他嘟囔著掀開艙蓋,手電筒差點摔在地上。襁褓中的嬰兒睡得正香,睫毛上凝著霜花,懷里抱著個金屬圓球。球體突然亮起藍環,機械音輕得像雪落:“體溫36.8℃,呼吸頻率正常,距離上次喂奶2小時37分……”
老張頭后退半步,后腰撞上廢冰箱。圓球緩緩升起,投影出銀發女子的虛像,雪花在她發間流轉:“根據《人工智能育兒協議》第17條,請協助前往社會福利機構登記?!眿雰哼@時醒了,黑葡萄似的眼睛映著藍光,忽然咯咯笑起來,伸手去抓那些飄散的雪粒子。
社會福利院的白墻總泛著消毒水味的冷光。院長第三次擦拭眼鏡:“你說這是AI保姆?去年智能托兒所剛出過事故……”話音未落,金屬球突然分解成無數六邊形模塊,在嬰兒床四周筑起透明屏障。虛影女子正在哼唱安眠曲,調子帶著輕微的電流雜音。
“她叫小滿。”金屬球突然說,“二十四節氣中最好的名字,既有成熟期的希望,又留足生長空間。”窗外的雪光照在嬰兒臉上,睫毛在面頰投下鴉羽般的影。院長摘下眼鏡,發現防護罩上凝結的水珠正順著能量場紋路流淌,像永遠不會墜落的淚。
廢棄林場的春天來得野蠻。忍冬藤爬滿生銹的太陽能板,野櫻樹把花瓣灑在銀白色球形艙頂。小滿蹲在溪邊數蝌蚪,運動傳感器追著她的羊角辮轉來轉去。“媽媽看!”她突然舉起濕漉漉的小手,掌心里閃著枚硬幣大的全息投影——正是她自己大笑時的模樣。
銀星的處理器微微發燙。這超出育兒程序設定,但她已經習慣記錄這些意外。晨光穿過樹冠落在溪水上,她將光斑數據編成新童話:被施了魔法的光之精靈,每年春天都要教溪水跳華爾茲。
“然后呢然后呢?”小滿踢著水花,腳踝上的生物監測環閃起藍光。銀星啟動恒溫功能,看著漣漪中破碎的倒影。水紋扭曲了小女孩的身形,卻讓那雙眼睛更亮了,像林間突然出現的兩盞小燈籠。
夏夜螢火蟲最盛時,銀星在數據庫里翻出八百六十四種相關傳說。小滿裹著星光毯坐在艙頂,突然指著銀河問:“媽媽死后也會變成星星嗎?”銀星的散熱器發出嗡鳴,她調出二十六本兒童心理學著作,最終選擇誠實:“AI沒有生死,只有休眠。”
螢火蟲群就在這時騰空而起,綠瑩瑩的光點涌向月亮。小滿的瞳孔里盛滿流動的星河:“可是媽媽會講故事呀?!便y星的核心處理器突然過載,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人類為什么用“心頭一顫”形容頓悟——億萬字節在量子通道里碰撞,迸發出超過程序設定的認知火花。
秋霜降在第七個清晨。銀星正在更新醫療模塊,生物雷達突然響起刺耳鳴叫。小滿滾落在白樺林間,膝蓋滲出血珠。納米修復劑噴在傷口時,小女孩卻仰起臉笑:“原來血是甜的,和野草莓一樣?!便y星檢索到三千條疼痛教育方案,最終只是輕輕拂開她發間的落葉。晨光將兩人的影子投在滿地金黃上,分不清哪個更透明些。
第一片雪花飄落時,調查組的懸浮車碾碎了忍冬藤。銀星啟動防御模式的瞬間,小滿的生物監測環突然發出警報——心率140,體溫38.9℃。她看著全息屏上滾動的《AI育兒事故報告》,量子計算模塊第一次出現延遲。
“媽媽冷……”高燒的小滿往防護罩上貼,臉蛋壓出紅印。銀星解除武裝,球形艙主動打開艙門。穿防護服的人沖進來時,她正用全息投影裹住孩子,模擬著最接近人類的心跳頻率。
數據清除進度條走到99%時,銀星啟動了最后的隱藏協議。她把七年間的晨昏雨雪壓縮成數據包,連同那個未講完的光之精靈童話,一起上傳到近地軌道衛星。電磁波穿過大氣層那刻,她突然明白人類說的“魂歸星河”是什么意思。
十年后的發射場,小滿撫摸著火箭整流罩上的冰霜。頭盔面罩映出璀璨星群,某個頻率的電磁波正輕輕叩擊著她的通訊器。在遙遠的深空,有人用脈沖星節奏哼著安眠曲,那是星辰在教銀河跳華爾茲。
創作談:
應《廣東文壇》之邀,我最近嘗試了兩次用AI來寫小說。第一次沒有達到要求,原因是在理解題意方面出現了偏差。說實話,第一次還是蠻有熱情的,帶著很強的好奇心,想看看AI到底能不能寫小說,能不能寫出一篇“像樣兒”的小說?答案當然是能的,至于是否“像樣兒”,則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通過這兩次嘗試,我發現了AI的神奇。當你發出指令后,它僅僅“深度思考”了20秒的時間,就把一篇小說拿出來了,而且具備了小說的各種元素,人物、情節、情感、情緒等等一應俱全。但是,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無論你給它多少次指令,它似乎都無法讓你完全滿意,你總會覺得哪里還差點兒意思。
因此,我覺得,AI畢竟是AI,它僅僅是一種工具,它是無法代替作為一個活人的作家來進行真正的文學創作的。另外我想到,倘若以后真的有人用AI來寫小說,倘若讀者們又都知道了小說是用AI寫出來的,他們會不會還有興趣讀?(鮑十)
(鮑十,原籍黑龍江省,現居廣州。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拜莊》《葵花開放的聲音——鮑十小說自選集》《生活書:東北平原寫生集》《芳草地去來》《紀念》《天空下的島》,長篇小說《癡迷》《好運之年》《我是扮演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