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nèi)容
陳崇正 |《不周山》創(chuàng)作談
更新時間:2025-04-15 來源:小說月報
《不周山》這篇小說的靈感來源是我家附近的一個小山丘,它叫瘦狗嶺,關于瘦狗嶺有很多傳說,它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的靈感,我興致勃勃地開了一個頭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寫了,所以,這篇小說實際上是在我的電腦里放了很久。一直到了二〇二四年的夏天,我去了一趟新疆喀什,在飛機上,我看到了天山山脈就橫在我們廣闊的大地上,那種感覺非常奇妙。我又想起最近有個約稿,是《湖南文學》的沈念主編邀我寫一個短篇,于是我重新打開了這個文檔,重新把這個故事啟動了。這是很神奇的一種體驗,這篇小說有一大半是在廣州飛往喀什的飛機上完成的,這要感謝美麗的新疆帶給我的靈感。
小說創(chuàng)作有時候不僅僅需要念頭,還需要靈感,需要開啟靈感的機緣。
《不周山》是一個神話科幻系列。在我的理解里,它是神話故事+科幻的這樣一種小說,但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模式并非我的獨創(chuàng),有很多人做過類似的實驗。比如說,魯迅先生就寫過《故事新編》,他的《故事新編》里的八部小說都非常精彩,敘述種種歷史故事。還比如說,我喜歡的作家王小波,他的《青銅時代》里邊也有很多唐傳奇,比如說《紅拂夜奔》,就是將《唐傳奇》里紅塵三俠的故事進行了深度改編和重新編排,用一種更為詩意的筆墨將這個故事重新打通。我的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如此。
我們生活在人工智能的時代,如果回過頭來,我們可能會感慨地說,二〇二五年應該是人工智能廣泛運用的重要的一年,我們看到了人類的火箭要去往火星,也看到很多機器人出現(xiàn)的日新月異的技術發(fā)展。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面,我將這個故事設定在人類的末日,有一種末日的假想,我希望通過一種想象力,將這篇小說的這樣一種構架推向未來。在這樣一篇小說里邊,海水上升,末日來臨,城市都被淹沒了,人們只能乘著船只來往?!安恢苌健痹谖业男≌f里面是一艘船艇的名稱,這樣一個設定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重新去審視我們中國的神話傳說,重新去看待我們的歷史故事,用一種屬于未來的眼睛,用一種屬于想象的觸覺,重新去開發(fā)這樣一些故事,我想其中會蘊含很多很多可能性。小說正是創(chuàng)造可能性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想象能夠創(chuàng)造斑斕的未來,這也是小說家的底氣,或者說,小說這樣一門古老手藝的尊嚴和體面。通過對神話傳說的重新開發(fā),我寫了一系列的故事,《不周山》是其中之一。
在AI時代,各行各業(yè)都會很難,因為AI無所不在,它深度參與到各行各業(yè)的生產(chǎn)里邊,文學生產(chǎn)作為一種智力活動,作為一種人類重要的智慧壁壘之一,我想應該會堅守到最后,我們應該與AI共生。但是,我們也應該跟AI比拼我們的詩意,比拼我們的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有時候要比我們所知道的世界的知識更為重要,這也是前人帶給我們的一些經(jīng)驗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