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中山作家“文化下基層”古詩文誦讀會詩意啟幕
更新時間:2025-04-02 來源:中山作協
古琴悠揚,詩韻綿長。3月29日上午10點,在中山市大涌紅博城大涌鎮美麗圩鎮客廳,中山作家“文化下基層”古詩文誦讀會在一曲古琴合奏《流水》中拉開帷幕。活動由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山市作家協會、中山市詩歌學會及大涌鎮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公室聯合主辦,大涌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承辦,中山市紅博城協辦。
琴師畢可慧與黃葵以指尖流淌的千年雅樂,為現場觀眾鋪開一幅古典畫卷。隨后,大涌鎮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公室主任戴炳輝、中山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山市詩歌學會主席黃廉捷先后致辭,強調“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的使命,呼吁以經典誦讀激活城鄉文化基因,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
《陋室銘》《愛蓮說》的集體誦讀,為大涌鎮政府打造的以紅木家具和大涌牛仔服為主題的大涌鎮美麗圩鎮客廳增添了更多文化底蘊。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隨著秦志懷、謝嘉洛對誦《詩經》選段的清朗之聲,觀眾仿佛穿越至禮樂初興的春秋時代。曾學文以深沉語調演繹《黍離》之嘆,道盡家國滄桑;多人齊誦《木瓜》的震撼場景,更將“詩禮傳家”的中華傳統凝練成聲浪,響徹紅博城。詹淦林一襲長衫,以氣吞山河之勢誦出《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美意境引得全場屏息;田嘉偉演繹崔顥《黃鶴樓》,句句鏗鏘叩擊歷史回響;謝嘉洛再掀高潮,以李白《將進酒》的豪邁灑脫,邀觀眾共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盛唐氣象。?
子皿孟攜《愛蓮說》款款登臺,周敦頤的清廉風骨隨蓮香沁人心脾;百靈鳥以清越之聲重現《岳陽樓記》中“先憂后樂”的士人擔當;田嘉偉與張虹再度攜手,將蘇軾《水調歌頭》的曠達情懷化作婉轉吟唱,明月清輝灑滿人間。畢可慧等演繹李清照《詠白菊》,柔中帶剛的聲線盡顯巾幗風韻。秦志懷、詹淦林合誦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田園牧歌,施維誦出唐寅《桃花庵歌》的灑脫不羈。擅長吹拉彈唱且一肚子“故事”的中山著名老戲骨王劍泉,讓《蝶戀花》的壯懷激烈在且彈且唱且誦中真情演繹。劉芬淺吟納蘭性德《浣溪沙》,劉雅旗激昂誦響《少年中國說》,歷史長河中的文脈精魂在此刻交相輝映。
中山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李偉桓和大涌閱讀推廣人林慧梅即興發揮的廣東白話誦讀尤其出彩!四歲小Amy情不自禁地為朗誦翩翩配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活動尾聲,秦志懷、謝嘉洛以“春”為題發起飛花令,現場觀眾爭相接續《春曉》《詠柳》《江南春》等名篇,稚童朗聲、老者含笑,詩詞長河在千人應和中奔涌流淌。當《錢塘湖春行》的“亂花漸欲迷人眼”與《鳥鳴澗》的“月出驚山鳥”交織成春的協奏曲,文化薪火已悄然播撒在每個人心田。??
從四樓美麗圩鎮客廳到一樓宋庭,這場持續三個多小時的文化盛宴,幾十名中山作家、朗誦家和十多個愛好古詩文的親子家庭,臺上臺下互動,以“誦、唱、演、和”的創新形式,讓沉睡的典籍煥發時代生機。中山市作家協會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以“文化下基層”為抓手,讓經典誦讀成為城鄉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引擎,為“百千萬工程”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