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州作家響應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號召 書寫廣州文學高質量發展新華章
更新時間:2025-02-26 作者:吳波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作代會”)在廣州召開。會議期間,廣州作家代表們圍繞如何促進文學創新、加強文學隊伍建設、提升文學影響力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廣州文學和廣東文學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過去的五年,廣州文學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廣州文學正步入一個全新的創作紀元。在瞬息萬變的AI時代,高質量的傳統文學創作依然熠熠生輝,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與深遠意義。展望未來,廣州作協的代表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作代會的號召,奮力打造廣東文學的“十三行”“黃埔軍校”“廣交會”和“農講所”,加大力度推動文學高質量發展,讓這座千年商都的文學之光更加璀璨奪目。
每年出版上百部作品
廣州是具有豐厚人文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市作家協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著名作家華嘉、章以武、張欣、龐貝先后擔任協會主席。截至2024年底,共有會員1437人,其中省級以上會員超過700人。就城市作家群體而言,廣州作家更注重藝術創新,很多作品都有探索性和先鋒氣質,呈現出濃郁的嶺南本土特征,同時又兼具開放、多元的獨特文學氣象。
從“30后”到“00后”,廣州文學創作隊伍齊整,每個年齡層都有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代表性作家。近年來,廣州作家創作成績顯著,每年均有大批作品在《人民文學》《收獲》《中國作家》《十月》《花城》等重點刊物發表,上百部作品出版,并在全國各大文學獎項上屢獲殊榮,為講好廣州故事、傳播廣州聲音,促進廣州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比如,廣州市作協原主席章以武八旬高齡依然寶刀不老,依然時有新作品問世;廣州作協名譽主席、“50后”作家張欣佳作頻出,其長篇小說《如風似璧》《千萬與春住》獲得第八屆花城文學獎、全國百佳出版物等獎項;廣州作協主席、“60后”作家龐貝長篇小說新作《烏江引》獲“中國好書”獎、人民文學獎、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等榮譽。“60后”作家胡永紅長篇小說《上學謠》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廣州作協副主席、“70后”作家朱山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和郁達夫小說獎。廣州作協副主席、“70后”作家葛亮中篇小說《飛發》獲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燕食記》獲茅盾文學獎提名。廣州作協副主席、“80后”作家阿菩、王威廉、陳崇正先后獲得茅盾文學新人獎……
小說創作之外,廣州作家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戲劇、文學評論等方面也有可觀的成就,屢獲殊榮。廣州作協副主席、詩人黃禮孩推出詩劇《成連與伯牙》,其創辦的“廣州新年詩會”入選國際公共圖書館界的著名獎項即國際圖聯營銷大獎的10個最富于啟發性項目之一。廣州作協副主席張鴻散文集《月白如紙》獲紅棉文學獎散文主獎。廣州作協副主席劉迪生的報告文學作品連續四屆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廣州作協副主席謝友義長篇報告文學《焊花照亮世界》獲深圳讀書月“十大勞動者文學好書”。馮娜詩集《樹在什么時候需要眼睛》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李德南文學評論《“我”與“世界”的現象學——史鐵生及其生命哲學》、安然詩集《北京時間的背針》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王溱戲劇作品《一天零一夜》獲全國優秀兒童戲劇獎。梁智強詩集《修辭窯洞》獲第七屆中華寶石文學獎提名獎。
科幻作家隊伍走向前列
廣州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創新求變的精神。作家們不斷探索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人工智能熱潮為廣州的科幻文學創作提供了契機。廣州市作協也有一支科幻文學創作的生力軍,龐貝的科幻現實主義舞臺劇《獨角獸》獲BeSeTo(中韓日)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獎。王威廉的《野未來》展現了對科技發展的樂觀憧憬,也有對潛在風險的深刻反思。陳崇正的《美人城手記》與《懸浮術》描繪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后的種種景象。這些優秀作品共同構成了廣州科幻文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近年來,廣州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網絡作家,阿菩《山海經密碼》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荊洚曉《巨浪!巨浪!》獲第六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二等獎,冰可人《女機長》入選“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展示”活動……廣州網絡文學強勢崛起。一批青年網絡作家從廣州走向全國,如2021年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年齡最小的參會作家齊佩甲是廣州市作協主席團成員,2024年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最年輕的參會作家季越人同樣來自廣州市作協。
推動文學賦能破圈跨界
一直以來,廣州作家積極參與國際文學交流,尋求與世界文學的交流與融合,更致力于文化出海,以優秀作品讓世界了解廣州、了解中國,為推動嶺南文化“走出去”作出重要貢獻。
龐貝創作的話劇《莊先生》曾在香港榮獲第10屆華文戲劇節最佳編劇獎。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此劇曾兩度赴當今頂級國際戲劇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演出50多場,被譽為中國戲劇“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黃禮孩創作的不少詩歌、散文、隨筆被翻譯成阿拉伯文發表,詩歌曾獲黎巴嫩“納吉·阿曼文學獎”,其創作的阿拉伯語詩集《誰在敲我的記憶之門》參加開羅國際書展。王威廉小說集《野未來》陸續被翻譯成韓文、日文、意大利語在多國出版,小說《第二人》翻譯成意大利語在歐洲出版。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和平臺,廣州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走向世界舞臺,促進了中外文學的互鑒與共贏,推動廣州文學作品的國際傳播。
構建人才多元化培養體系
廣州作協非常注重青年作家作品的培育工作,通過實施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構建一支充滿活力、創造力的文學隊伍。常態化承辦“珠江文學”征稿項目、“文學廣州”重點作品、后浪計劃扶持項目等,挖掘、扶持一批廣州精品力作。廣州作協還重點打造了珠江文學創作基地,與魯迅文學院聯合舉辦魯迅文學院廣州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通過全國一線作家、評論家、學者授課,助力廣州作家開闊文學視野,努力培養一批高水平文學人才隊伍,進一步提高廣州文學創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
“臨江喧萬井,立地涌千艘。氣脈雄如此,由來是廣州。”賡續千年城脈、文脈、商脈,廣州作家正在奮力打造一個文學新高地。乘著廣東省作協第十次代表大會的東風,廣州作家將持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用手中之筆講好廣州故事,呈現一個老與新、快與慢、遠與近的“文學廣州”,積極推動實力作家和高質量文學作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廣州文學大有可為
作代會順利閉幕。會議經充分醞釀和民主選舉程序,正式選舉產生省作協第十屆理事會、第十屆主席團。廣州市作協5人進入主席團,其中龐貝、阿菩、葛亮當選兼職副主席,王威廉、劉迪生當選主席團成員。本報記者采訪了回到工作崗位的不同年齡段的作代會代表。
龐貝(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作家協會主席):廣州作家群體無疑是廣東文學的一支勁旅,各個年齡層都有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這是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保障。廣州作協今后將聯合中國作協和省作協,加大廣州作家隊伍尤其是青年作家的素質提升和作品宣傳,使廣州文學在中國文學版圖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朱山坡(“70后”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浸潤于嶺南文化和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作家,有著豐富的南方經驗、生活細節和獨特而生猛的氣質。今后,他們將在創作上落實作代會精神,繼續深深扎根廣州這塊熱氣騰騰的土地,以蒼茫、雄渾、厚重的作品呼應時代,砥礪而行。
陳崇正(“80后”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除了履行代表職責,作代會是一次重要的交流機會。會議期間,廣州的作家圍繞多個重要話題展開討論,涵蓋AI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科幻與科技以及嶺南文化在文學創作轉化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等。這些交流探討,勢必會對日后的寫作產生深遠影響。
季越人(“00后”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理事):通過與其他參會作者的交流,我發現如今網絡文學寫作矛盾仍然集中在質量與數量的沖突,網絡文學的每日更新決定了它難以是精心打磨的文學,也更容易受到讀者聲音的影響。網絡文學作家應思考如何使作品更有時代性,以此為網絡文學的發展尋求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