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2024年粵東詩會在河源舉行
更新時間:2024-12-24 作者:黃春龍來源:粵東詩歌發展促進中心
12月22日,由粵東詩歌發展促進中心主辦、廣東現代作家研討會和郭小東文學館協辦的2024年粵東詩會在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布心村舉行。廣東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郭小東、伊始,作家、書法家黃國欽,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粵東詩歌光年》顧問世賓以及廣州、汕頭、汕尾、河源“粵東詩民間”詩人30多人參加活動。
詩會先后舉行了“鄧纘先故居·粵東詩民間文學交流基地”揭牌儀式、《粵東詩歌光年2023》首發式、第二屆“詩民間·粵東詩人獎”頒獎儀式、詩歌論壇等。郭小東代表粵東詩歌發展促進中心向藍塘鎮布心村委會副主任鄧干良贈送“粵東詩民間文學交流基地”牌匾?!痘洊|詩歌光年2023》執行編委黃春龍、程增壽、林耀東與河源市評論家協會主席、河源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羅仁忠和龍川縣作家協會主席羅洪安為入選者代表授書。
隨后,伊始與黃國欽為第二屆“詩民間·粵東詩人獎”入圍獎獲得者代表林梓喬、王鄭煒民頒發獎牌與獎品,郭小東、伊始和世賓為主獎獲得者黃少炳頒發獎杯、獎牌、獎金和獎品等。期間,《粵東詩歌光年》執行主編黃春龍向與會詩人介紹了該卷選編情況,執行編委林耀東宣讀主獎授獎辭,《粵東詩歌光年》策劃程增壽介紹粵東詩人獲獎情況等。
儀式后,與會詩人在冬日陽光下暢談人間詩意,郭小東老師說,“粵東詩歌光年”六個字給他帶來一種觸動,一群粵東青年詩人圍聚一塊談詩論文,讓他感慨好像回到文學熱情高漲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表示,詩的起點是哲學,終點也是哲學;詩人是有詩意的人,有詩意的人是永遠的詩人,他不一定需要寫出文字的詩歌;而“粵東”應該是一個遼闊的概念,一群富有詩人激情的青年開闊了“粵東”這個概念,因此“粵東”等于遼遠。黃國欽老師則說道,粵東詩會的詩人們保留的這股詩歌激情,讓他看到了青蔥時代的他們,仿佛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粵東青年詩人身上煥發著“80年代的文學精神”。世賓則站在詩意的高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詩歌讓我們更加深邃,充滿更多可能,粵東詩歌有向往更高貴方向去探索的可能;他還提到,有幾個詩本體的問題值得詩人去思考:關于“我”的不斷塑造問題,關于真實的理解問題,關于詩人與日常繁瑣關系的問題;通過“凡心一動,格局必小”,表達對粵東青年詩人創作的警醒。與會詩人還發表對“粵東詩會”的認識與看法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理解。
詩人們還參觀了著名邊塞詩人、廣東百年援疆第一人鄧纘先故居,走訪藍塘鎮民居古筑,品嘗客家風味美食等,感受藍塘鄉村獨特人文魅力,并將以詩歌視角創作綠美藍塘鄉村“百千萬”建設中的和美詩意。
《粵東詩歌光年》與“粵東詩會”同時發起于2015年,活動與文本平臺并行十年,連續選編刊行了《粵東詩歌光年》十卷,舉辦“粵東詩會”十場以及其他不同規模的系列詩會若干,較好地凝聚了粵東在地和粵東籍詩人,為粵東詩歌留下文本資料與情景記憶。2024年粵東詩會深入山村,與十年前在汕頭濠島的海邊小木屋詩會時光遙遙相映成山海之會,跟剛剛首發的《粵東詩歌光年2023》卷首語主題“回到民間”呼應,以簡樸、自然、開放的形式觸摸“詩民間”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