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新聞 > 新聞資訊

中國首部詩歌地方志《陽江詩志》出版發行

更新時間:2024-12-13 來源:廣東作家網

由張牛、陳計會主編的中國首部詩歌地方志《陽江詩志》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

陽江是粵西南海邊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這里有三十五位詩人以個人的視角和體驗,通過詩歌的方式撰寫一部地方志。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發芽長葉,拔節開花……這里有故園的風物,青春的歌詠,歡愛與憂思。豐饒的土地,久遠的歷史,被燃燒的激情,探究的思考所激活,現代詩歌的光芒穿透山海,穿透個人與時代的命運,匯集成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樂。

《陽江詩志》還創新性地在詩集后面附上“索引”,將入選詩歌作品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形容詞,以散文詩的方式作精要解讀,別具一格,亦是編者的一次成功“實驗”。

微信圖片_20241213093146_副本.jpg

《陽江詩志》序

林賢治

多年來,每年都會收到一些從各地寄來的詩刊,使我得以熟識《詩刊》的圍墻之外的許多年輕的面孔,聽到他們或押韻或不押韻的聲音。后來,刊物少了起來,打聽之下,才知道陸續停辦了。我編過刊物,深知此中的艱難,何況在民間,獲準出版發行且不說,僅籌措資本一項,便足夠逼退天真爛漫的小詩人了。但有一種詩刊,近二十年從未間斷,每期準時到手的,就是《藍鯊》。

在我的家鄉陽江市,有十來個寫詩的青年湊到一起,成立一個小小的藍鯊詩社,算是有了自己的園地。《藍鯊》長開本,質樸、大方,卻也不失雅致。隨著歲月的推移,詩刊日漸變厚,不少外省的詩人也參加進來了。刊名很好,藍鯊,作為大海的族類,野性難馴,始終向往運動和無限。

詩社發展起來以后,陸續編書出版。我曾收到幾種多人合集,日前又收到新編的一種:《陽江詩志》。故園的風物,青春的歌詠,教我非常喜歡。

以詩的形式編寫地方志,就我所見,在全國恐怕還是第一部。地方志記載地方的歷史、地理、民俗、文化、生產和生活等,它是記錄性、實證性的,巨細無遺。“詩志”則取人文的部分加以擴大,它是闡釋性的,詩性的,審美的,多出一層情感色彩。故土的一切,只要插上詩的翅膀,就會飛越固有的疆域,魔幻般獲得更大的空間。

敘說陽江本土,對詩人來說,無須乎依賴典籍和傳說。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完全可以從生活出發,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進行書寫。許多詩人直接歌唱出生地,那里的田野、村舍、牲畜,種植的各種作物。陳計會的《報平村》,寫城鎮化帶給農村的變動是典型的。推土機傾瀉如血的紅泥,覆蓋大片水稻,“遺留下/一望無際的風,以及/瘋長的野草,沒有牛哞的春天”,全篇充滿痛感。作為現場的目擊者,詩人袖手,沉默,有筆瑟縮在衣袋里,囁嚅如聽鼠嚼。他無力制止,自責為“同謀”,表現出少有的批判的勇氣。黃遠清寫海邊修建的火力發電廠,“把煤換成光明”,卻不得不以污染海水和空氣,毀滅魚類和紅樹林,甚至直接付出居民的健康為代價。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伴隨幾十年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產生的,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對此,詩人同樣顯得很無奈,最后寫道:

母親靠在岸邊發呆

好多年以前,海蜇和魚蝦

常在她腳下親昵

如今,她的心事啊

結句很好,余波未了。林樞寫陽西地區的鹽田,瓷片廠的舊址,還有青洲島的破船、礁石、漁火、“北來的候鳥”,構圖空曠而凄冷,感喟歲月的“刻骨艱難”。譚夏陽和容浩同時回到少年,卻是兩種不同的情調:或者神秘的悅樂,或者無端的悵惘,而幼小的心靈一樣有著虛緲的星芒和遠方。

另一群詩人,如張牛、陳舸、王潔玲、黃昌成,顏仰建等,使用“時髦時代”的形式:旅游來描述陽江的山水,各地的勝跡。由行客的狀態所決定,多著意于形象的描摹和風景的組合,用筆近于油畫的平涂,不像雕刻的深入,少了“土生子”身上的那種沉墜感。陳舸的《獨白》是遒勁的,繁復的;詩句作長方形排列,嚴整有如沙積石累,凸出視覺形象,頗具匠心。

無論取何種視角,本土詩人的地方敘事,無不深情貫注。陳曉君稱陽江為“我的小城”,陳錦紅稱陽春為“我的花園”,“我的”都非巧合,而是抒情主人公同為戀鄉情結的羈系所致。

“南海Ⅰ號”在全國是有名的。巨大的船體出土之后,讓時間和輝煌停泊在博物館里。詩集中有兩位詩人寫到它,面朝瓷器的方陣側身而過,陳舸神往于打撈本身,在動蕩的水波和沙粒中發現“回”字形物體,頗有點形而上的味道;馮瑞潔則在沉落海底的詞語中,讀到人間的創傷和寂寞,而對久遠的無名的水手起了深深的緬懷。

在偉大的廢墟對面,詩人尋找另一些舊址。陳世迪的《水埒街》,黃赤影的《七賢書院》,同時注目于一種文化精神的失落。水埒街內的孝則圖書館已成危房,紅磚封門,木窗破敗,墻壁為爬山虎、野芋、蕨草所包圍,恍如陷入幽谷。七賢書院深鎖大門,“陽光喑啞,任性青苔拾級而上,長至瓦楞”,一樣是綠色的荒蕪。不同的是,黃赤影對未來有所期待,所以寫“庭院如今容顏不再/卻氣度非凡”。詩中特別寫到庭內的古梅,被臺風連根拔起,依然葳蕤生長,為等靈魂開花。陳世迪站在黃昏中,獨對閣樓的深寂,卻覺得“沒有什么能撫慰/頹敗的事物——敘述,或者賦形/恰恰是我路過虛空的法則”。他自語道:“我的目光能憑空創造什么,/捏起雙拳,更深的空無還在掌心。”

大約詩人是喜歡懷舊的,傷逝的。其實,追憶是人類的一種習性,可以說是基本人性之一。所以地方志有一個重要的部分留給民俗,旨在記錄世代的文化智慧,使優秀的傳統得以承傳。書中,于是出現古村落,老井,石磨,笠帽,土制染料;出現“細嚼慢咽的鄉音”,山歌,哭嫁;出現奔跑的稻穗,海味的網,土特產,“風雨、煙火和烈火的名字”;出現風箏,龍舟,舞獅人……陽江的風箏節是盛大的。而詩人的夢想,無論如何斑斕,“上升,接近太陽和飛鳥”,(王潔玲《風箏》)依然牽掛故土,飄蕩中載著鄉愁。端陽節賽龍舟熱鬧非凡,“鼓聲,五月的雷霆/江面燃燒純白的焰火”;(馮瑞潔《扒龍船》)“那群抱著河流舞蹈的人民/在五月的潮音中/穿越一河亙古的傳說”。(田夫《五月的黃什河》)詩人在發揚踔厲中,聽得見鼓聲以外的另一種音樂:飛鳥、莊稼,蔥蘢的草木、風和河水互致的回聲。

安土重遷,慎終追遠,是農耕社會的一個傳統。詩志中,詩人以個人經驗注釋這個傳統。林改蘭的《老屋》,全詩很短,而心事綿長:

窄小的四方窗口闖進一柱光

往事紛紛揚揚無法落定

更大的黑暗被門閂鎖住

莫可名狀的心事


青磚色澤依然鮮艷

執著的固守

觸摸雕花

百年的憂傷從指尖飄落

曾靜默地以美麗的姿態守候

終有人叩響門扉

門閂已壞

屋內早已滄海桑田

盧曉蓮也寫老屋,寫的是其中的兩把椅子。詩人回憶說,十多年前,母親坐著一把,手撫著另一把等候歸人。最后說:

現在,我越來越少回去了

似乎回去,只為到老屋

坐坐那把等了太久,也不見

爸爸回來坐的空椅子,再摸摸

另一把,也空下來的椅子

人去樓空,物是人非。詩句簡樸自然,不勝今昔之感。書中收入項勁的三首詩,都是懷念父母的。其中《日記一則》,以喜劇的形式出之,藝術上很有特點。詩的開頭點明時間:“三年以后”,接著大事鋪張地寫他如何張羅一頓晚餐,至最后一節,頓時出現戲劇性轉折:

哦,姐姐來電話了——

她叮囑我別忘了上香

她說在中山陪著閨蜜

吃著那邊的美食不能趕回

千萬記得幫她也幫大哥多上一炷香

好啦我說知道啦

我在做飯呢我什么都知道

我知道他們為什么都沒有回來

我知道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口味

知道你在一次幸福的家宴上

會為每個人都準備點什么

我只是不明白

你當初怎會選擇在這一天出走遠行

是要我永遠記住一個日子呢

還是堅信,你從未離去


晚安,媽媽

節日快樂!

生活著是美好的。詩人的追懷回到日常中來,詩句口語化,快節奏,滿溢著天倫的樂趣。

生活是一個大題目,在另一些詩人那里,卻是別一番況味。陳錦紅感嘆說:“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活出自己的形狀有多難。”(《一個人活在世上》)羅德任寫道:“節奏慌亂一團/生活總是錯位站在一起”;“沒有水/我是生活里的魚/被日子翻來覆去。”(《日子》)真誠的詩人不會諱言其中的艱難。容浩寫鄉村的勞作,逃離的青年,“一切都在變快,很多事情/路人不知,青年知。/小城將成故鄉,/一個人的故鄉,慢慢地成為秘密。”馮瑞潔寫的小漁村,“年輕人一個個離去,追逐/城市是虛擬的浪潮/像受蠱惑的魚族/更大的眩暈鋪天蓋地。”跟隨詩人進入城鎮,卻見阿蟻筆下的嶺東之夜是蕪亂的;馮利寫的南門街門南,燦爛陽光喑啞,清澈的護城河變黑發臭,唯見霓虹燈諂媚般的光耀;河面上,“長滿了地攤和小商棚/守業的男女/裝著貓頭鷹的巨眼/窺伺一切行人的鼠影。”陳世迪說馬南灣路有一條“下崗街”,那些衣服攤子的女人是寂寞的,周遭是清冷的,詩人觀察中的春夜是不完整的。

陳曉君寫《酒館》:朋友相聚痛飲,凝望霧中舊事,夢想閃爍,難遣悲懷。又《太平驛》:客子獨與月光傾談,說世間深寒,理想未竟,相慰者唯是一縷梅香。兩詩的調子是失落悲愴的,收束時竟是“從容如人間草木”,“靈魂潔凈如初”。

沒有宏大敘事,百姓的生活是日常生活,陳世迪有詩即取名《偉大的日常》。詩人仍然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從陽臺柔弱而強韌的蕨草,寫到街道兩旁舒展的紫荊花樹,寫到絡繹經過的各式各樣的車輛,是一條展開的生活之鏈。他制造了一場暴雨和一片晴天,最后交出一個明亮的句子是:“天空正在打開古老的蔚藍”。生活中,“一種力接著一種力”,這正是“史書的節奏”。“天空之蔚藍”不斷打開再打開,唯因新生而“古老”,而永恒。

陽江居民分兩部分,一為原住民,一為移民。此地臨海,開發較遲,其實是一塊年輕的地域。陽江人勤勞,堅忍,忠守于土地和命運。田夫對母親的生存哲學概括為一句口頭禪:“一條蟲有一張葉泊!”譚夏陽寫到他祖父栽種的一種藥草植物,名落地生根,喻為“濫生的不死鳥”,不擇地而生。這是另一種哲學。作為移民,祖父的遺愿是,“你們的家不在這里/而在城市,在天涯,去吧/到那兒去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隨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的浪潮,新的觀念紛至沓來,傳統的東西迅速崩解,從此人們有了更多一點的選擇命運的機會。黃遠清有一首詩,題為《大溝華洞海邊》,反映了這種時代的變化。

這是一首寓言詩,寫一群黃牛來海邊聽濤。其中有三種角色:一是“老黃牛”,因擱置的舊船而記得過往的歷史,面對開放的海面,所以“目光憂慮”。“隨行的黃牛”是另一種角色,默然跟從長者,“低頭/繼續穿行在礫石之上。”顯然,這是喻指走老路的傳統群眾。詩人著重刻劃的角色是新生代:“一只小黃牛”。“他似乎并不想/尾隨父輩們的腳印,他在沙灘/硌下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盡可能的靠近潮濕的沙子”。有意思的是,當“我”上前要和他同行時,卻遭到他的拒絕,迅速地逃回到集體之中。詩人的解釋是:“對比一個/陌生者的闖入,他寧愿選擇相信/海浪、舊燈塔、漁民和父親”。歷史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有時“進一步退兩步”,而命運的抉擇也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傳統與變革的沖突是長期的,反復的,充滿巨大的張力。

漠陽江是陽江人的母親河,養育了兩岸的兒女,美麗的園田,閱盡千百年滄桑故事。陳計會為漠陽江寫傳,把歷史和現實、自然與人文、劫難與反抗,夢想與命運編織到一起,意象密集,看得見清晰的脈絡,不同的人物、故事和場景。《漠陽江傳》摹仿史詩風格,講究氣派,傾于宏大,但不乏細節且富于節奏變化。詩是寫實的,難得的是沒有那種常見的矯作的尾巴。“以水為鏡/你說江山如畫,我說風景暗啞/翻動書頁”,多次出現那只翻閱縣志的手。“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詩人探身于漠陽江,觸摸時間的根部,在滄浪之水中尋找真實,尋找良知。

“大江流日夜”,浩浩蕩蕩,奔流入海;轉彎處尤為湍急,每見驚濤。畢竟,現時代已經開啟,借用馬克思的話來形容:“一切堅固的都煙消云散了。”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轉型的時代,有破壞,有建設,世界日日在改變,或行將改變。魯迅這樣說過:“中國社會沒有改變,所以沒有懷舊的哀詞,也沒有嶄新的進行曲。”而在《陽江詩志》中,卻同時有著“對新的謳歌”,和“對舊的挽歌”,正好為大時代的來臨做了印證。

作者簡介:

林賢治,當代著名詩人,學者。1948年生,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故園》《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夜聽潮集》;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政治學著作《革命尋思錄》;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沉思與反抗》《林賢治自選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蕭紅》《巴金:浮沉一百年》;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主編叢書叢刊數十種。

主編簡介:

張牛:廣東陽江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陽江市詩歌學會會長,《藍鯊》詩刊主編。

陳計會:廣東陽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陽江市詩歌學會副會長,《藍鯊》詩刊執行主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 欧美视频免费 | 噜噜噜狠狠狠 | 久草视频在线首页 | 黄色三级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毛片 | 国产精品亚洲第五区在线 | 日本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xxx日本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 www.日本高清视频.com | 天天做天天干 | 国产黄色激情视频 | 一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 黄色免费小说网站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天堂 |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 精品午夜久久影视 | 欧美xxxx日本|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的 | 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欧美 | 久操久操久操 |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 日本欧美人xxxxx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日本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a级一片 | 久久伊人精品 |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一男多女 | 激情视频网 | 这里只有久久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 a级毛片在线 | 欧美a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