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第二屆梧桐山詩歌節舉行,詩人深入文化現場,書寫深圳山海連城人文生態!
更新時間:2024-12-04 作者:聶燦來源:讀創客戶端
繼首屆“梧桐山詩歌節”為深圳塑造全新的文化品牌后,近日,“自然城市:第二屆梧桐山詩歌節”在深圳羅湖舉辦。此次詩歌節,延續了對自然與城市的詩意探索,以更加豐富的活動形式、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為深圳這座城市帶來了全新的文化注解。
本次詩歌節通過名家創作采風、詩歌講座、跨界文藝演出、現場對話以及詩歌朗誦會等,不僅加深了市民對深圳自然美景與城市文化的認識,更打造了一個集創作、交流、展示于一體的深圳本土詩歌活動平臺。
本次“自然城市:第二屆梧桐山詩歌節”得到了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作家協會的指導,由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深圳市羅湖區作家協會、深圳市羅湖區戲劇家協會、深圳市羅湖區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承辦,并得到了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羅湖邊檢站、深圳美術館、深圳市梧桐山風景管理處、深圳珠寶博物館等單位的鼎力支持。
讀詩、唱詩、演詩——詩歌節成為“立體的文化媒介”
11月30日,“自然城市:第二屆梧桐山詩歌節”開幕式在梧桐山河驛站舉行。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羅湖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越,羅湖區東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慧堅,羅湖區文聯主席楊冰,東湖街道辦事處二級調研員汪紅梅,羅湖區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魏文芳,羅湖區水務建設與管理中心主任隋己元,《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編輯部副主任王夫剛,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海男,貴州省作協副主席、《山花》主編李寂蕩,湖南省作協副主席胡丘陵,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寧市作家協會主席郭建強,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志社社長兼主編陳新文,山東大學教授張立群、澳門大學原葡文系主任姚風,廣西作協副主席劉春,廣東省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世賓,《星星》詩刊編輯黎陽,《延河詩刊》副主編三色堇,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邵悅,《上海詩人》常務副主編孫思,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張況,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湘南等眾多嘉賓出席。
王國猛在致辭中引用蘇軾的詞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強調深圳已成為大家共同的故鄉。他期待各位詩人到改革開放、科技發展、金融創新的前沿去采風,深入深圳生活,推動深圳文學乃至文化的發展。
楊冰致辭時表示,期望通過詩歌這一藝術形式,將羅湖區的自然之美、生態之韻與城市之魂緊密相連,讓詩歌成為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期待以詩歌節為契機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書寫美好未來,共同推動羅湖區的文化繁榮發展。
開幕式演出圍繞詩歌主題展開,節目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古詩串燒、魔術詩詞秀、配樂詩朗誦等。序《夢回大唐》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古代詩歌的韻味;第一章《嶺南江山情》通過少兒集體舞《且吟春雨》等節目,展現了嶺南地區的山水之美與人文情懷;第二章《海內存知己》則以青年合誦《閃耀吧青春的火光》等節目,傳遞了友誼與夢想的力量;第三章《詩酒趁年華》則以配樂朗誦《南方北方》等節目,表現了深圳詩人的精神風貌。
名家對話,在當代詩中延展“自然寫作的傳統與邊界”
此次詩歌節的嘉賓陣容強大,他們的參與不僅提升了詩歌節的學術水平與文化內涵,還為深圳羅湖的文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詩會發起人、詩人謝湘南作為主持人,與嘉賓海男、王夫剛、李寂蕩、胡丘陵、張立群、世賓、劉春、黎陽等圍繞“如何在當代詩中延展自然寫作的傳統與邊界”這一議題,展開了深度交流與碰撞。
海男以蝴蝶飛來開幕式現場為引子,生動地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而微妙的聯系。她指出,這種聯系是夢想與時代背后古老歷史演變出的自然生態共同命運的體現。隨后,王夫剛接過話題,他認為每位詩人都有獨特的自然山水表達,但更重要的是,要將這種表達轉化為多樣化的風景,呈現給讀者,這是詩人的責任所在。李寂蕩則從文學的生命和審美兩個向度出發,強調了兩個向度都包含著大自然,自然永遠在書寫下延續,但必須打上生命個體的烙印。
胡丘陵在肯定城市建設規范化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詩寫個體心靈感受的珍視。他期望深圳的文學活動能夠持續舉辦,讓每個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詩意地棲居。張立群則針對現代社會詩人體驗的變化,提出了詩歌創作應不斷求新的觀點。世賓則從城市場景與自然流變、古典與現代詩歌的對比中,揭示了現代詩歌對內在世界和理性世界進行雙重建構與探索的可能。劉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詩歌寫作需要貫穿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思想環境這三種環境,才能體現詩歌的博大和豐富。而黎陽則強調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西方美學影響的融合,認為這是成為時代獨有、帶有個體生命溫度詩人特征的關鍵。
這場討論不僅為詩歌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啟示,更為詩人如何在當代詩中延展自然寫作的傳統與邊界指明了方向。
詩人與詩歌深入文化現場,展現獨特“詩意城區風貌”
在深圳美術館寬敞而藝術氛圍濃厚的展廳內,開展了一場匠心獨運的“詩人之夜”活動。每位受邀的詩人在一件藝術作品前朗誦著自己的詩作,將詩歌的韻律之美與美術的視覺震撼力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柔和的燈光灑落在每一幅作品及詩人的臉龐上,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的氛圍。詩人們的朗誦聲此起彼伏,如同在藝術的海洋中激起了層層波瀾,在場的每一位嘉賓都沉浸在詩歌與美術交織的奇妙世界之中。這場跨界融合的藝術盛宴,不僅為傳統的藝術創作展示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維度,更為深圳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獨特而亮麗的色彩。
活動策劃人謝湘南表示,詩人的作品、環境與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了藝術回響,詩與畫的對話真實且夢幻,當代詩與當代藝術在展覽現場呈現了很好的互文關系。詩人周瑟瑟認為,在美術館內舉動朗誦會的形式非常鮮活,是非常好的嘗試,詩歌也可以看作一件聲音裝置,融入展覽現場。
緊接著,嘉賓們深入探訪了深圳羅湖的多個地標性地點。在梧桐山森林公園,他們沉浸于城市綠肺,體驗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在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羅湖橋,他們深切感受到了中國近現代史脈搏、改革開放的浪潮、深港合作的緊密以及深圳城市發展的蓬勃生機;站在國貿大廈之巔,嘉賓們俯瞰深圳全景,為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所震撼;而在深圳珠寶博物館,他們則被琳瑯滿目的珍貴珠寶所吸引,深入了解每件珠寶背后隱藏的歷史故事與文化精髓,為羅湖新興的文化產業帶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