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梅州市客家文學院、市作協赴粵閩贛邊開展2024年文學主題創作交流采風活動
更新時間:2024-11-13 來源:文學客家
11月8日,梅州市客家文學院、市作協組織簽約作家和作家代表開展為期四天的“鄉情·鄉愁”2024年梅州市文學主題創作赴粵閩贛邊交流采風活動。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陳銳鋒,市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謝映,市客家文學院院長、市作協主席陳柳金,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嘉應文學》雜志主編游文君,以及簽約作家林珊、薛依依、張育梅等2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深化客屬地區文學工作的互動與合作,共同探索客家文學的新時代發展路徑。并通過此次活動,讓三地作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激發出新的創作靈感,搭建起一個交流融合的平臺,共同為客家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采風團一行先后與龍巖市、贛州市作家代表座談,互相介紹了各地市情、文學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經驗做法。三方代表就加強客家文學聯動,促進區域特色客家文學融合、傳播與合作,開展文學交流活動、開拓合作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簽約作家和作家代表通過實地考察、現場采訪、拍照記錄、翻閱資料等方式,深入考察了龍巖市連城培田古村落、長汀博物館、臥龍書院、瞿秋白文學院,贛州市福壽溝博物館、魏家大院、古城墻、古浮橋、陽明心谷、關西新圍等,還在贛州龍南參觀了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世界客家非遺館。所到之處給作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認為客家風情濃郁,匠心詩意凸顯。鄉情和鄉愁作為情感紐帶和精神礦藏,是值得深挖的文學資源,此次采風契合時代主題,梅州、龍巖、贛州三地體現了不同客家地區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這正是文學創作所要聚焦的。不同的建筑文化、飲食習慣、民情風俗、社會形態等共同構建了閃亮而深厚的客家精神,如何挖掘客家遷徙史背景下的地方生長與精神內因,非常考驗一個作家的采風姿態和能力。作家們表示,此次采風活動收獲滿滿,會梳理好豐富的創作素材,將所見所聞所感進行藝術性的加工提煉和升華,力爭寫出有觀感和表達力的作品。
“在古村落能看到時間的肌理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它的美簡單、樸實,雖有瑕疵,但是你能夠從這個瑕疵里看到生活本身,這也是我們文學創作者的源泉之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市客家文學院簽約作家薛依依在接受連城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