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兩位肇慶籍青年作家梁寶星、路魆攜新書回鄉分享創作體會
更新時間:2024-11-11 來源:肇慶市作家協會
歲月之痕,生命之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通向故鄉的小路,作家通過紙上文學沉淀出對故鄉的厚重情感記憶和文化縱深。11月9日下午,由肇慶市作家協會、肇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有關單位主辦的“荒誕與浪漫的幻想美學——肇慶籍90后著名作家梁寶星、路魆新書《巴比倫鐵塔》《吉普賽郊游》分享會”在肇慶市碧湖廣場四閱書店舉辦,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唐詩人,90后青年作家梁寶星、路魆,以及來自各地的文學愛好者、讀者等參加了分享會。
本次活動圍繞作家文學旅程、創作心路、專家點評與現場互動等多個維度展開。在唐詩人的主持下,梁寶星與路魆兩位青年作家與在場觀眾分享了他們對于故鄉與地域、文學邊界探索的獨到見解,共同追溯創作初心與文學夢想中的“烏托邦”。肇慶是世界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圖誕生地,現在從肇慶走出的這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也如此的具有世界性視野,他們從這里出發,用想象重新鏈接世界,重新去想象元宇宙。
從故鄉出發,回歸后再重建自我
從肇慶懷集走出去,回來之后再重建自我。現定居廣州的肇慶青年作家梁寶星談到,他從大學出來就開始寫城市、故鄉尋根類的文學,發展到后期寫偏科幻類型的嚴肅文學,這一切都是向往內心自由的一種寫作,屬于偏向技巧型和想象力的文學創作。即使走了出去,但不得不說,肇慶帶給他的影響仍很大,雖然這些年,沒有直接寫過肇慶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不過我寫著寫著,卻發現作品帶有肇慶地域性格,其實自己骨子里就是個肇慶作家,我的根在肇慶,文化的血脈在肇慶,我覺得這種影響、這種力量是深入骨髓的。”梁寶星說起。
這點在肇慶青年作家路魆身上表現的更為明顯,他的創作與肇慶關系特別緊密,文學作品里隱藏了很多肇慶底色。他高中就讀于肇慶中學,文學啟蒙也是從校圖書館里萌發而來。2018年他從廣州辭職后,回到了肇慶高要長期生活與寫作,而且大多數小說都是在本地創作完成的,作品中的很多故事場景都有肇慶這座城市的影子。如肇慶的天氣、植物的特征、包括肇慶的方言,從他的文字中可以讀到細小的回憶、細微的感覺、細膩的共鳴,其文字葳蕤如草木,彌漫著濃郁的肇慶氣息與記憶。
用寫作的表達方式建立自己的文學觀
兩位作家都深知生活經驗對于創作的重要性。他們善于從生活的點滴中汲取靈感,將個人的反思與現實經歷相結合,經過藝術的加工與提煉,最終化為一篇篇引人入勝的小說。
梁寶星的新書《巴比倫鐵塔》,是一部講述機器人主題科幻短篇小說集,作品想象豐富、語言風趣,以碎片式短故事觀照現實,引人共鳴。作品中充滿人文主義關懷和對現實的反思,跳脫“人”以及“人類社會”的范疇,達到哲學層面的思考,為當代青年科幻文學中的佳作。
路魆帶來的全新小說集《吉普賽郊游》,收錄十篇中短篇小說。十趟彷徨低回的索隱之旅,去異國,返故地,在遷徙與洄游的探索歷程中,旅行者墜入吉普賽式的命運回旋。他的敘事奇詭、準確,寓言性的象征符號、詭譎的隱喻,構成了他筆下荒誕的社會世相和氤氳、驚奇的南方寓言。20世紀先鋒派風格在他寫作上的回響,展示了青年寫作者面對世界文學更廣闊的視野,以及在寫作道路上探索的可能性。
兩位青年作家還談到創作的困惑和打破過程。路魆提出,“小眾”文學能否走進大眾視野?梁寶星認為,創作者面對生活的打開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先尋找到一種表達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該如何去寫存在,如何運用文字呈現個人美學風格,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深耕,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觀、文學世界,回歸文學的審美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在互動交流環節,現場熱情高漲。“梁寶星、路魆是我非常喜歡的兩位本土作家,很開心能夠參與此次新書分享會。希望以后能開展更多的文學交流,既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也讓我們在深入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力量。”文學愛好者吳同學興奮地告訴記者。
“我們始終希望有更多新生代的作家到肇慶展開探討。”肇慶市作家協會主席鐘道宇表示,借助當代優秀的青年作家最新文學作品分享,帶動肇慶市的文學創作氛圍,激勵更多人在文學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為肇慶文學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