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體驗田園詩韻之美,中山南朗“沖口作家村”舉行秋日詩會
更新時間:2024-11-04 作者:羅譽 蘇芷妍來源:南方+
11月2日,2024年南朗街道“田園詩韻·南朗之美”——沖口作家村“文學日”暨秋日詩會活動舉行。當天,秋風送爽,稻田金黃,來自省內的7位專家與市內40余名作家、詩人齊聚中山市南朗街道沖口村,通過采風、座談分享、詩會等形式,為沖口村增添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了沖口村的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專家一行深入沖口村進行采風,與村民親切交談,實地了解沖口村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采風結束后,省內專家與中山本地的作家、詩人們圍繞《共話灣區詩歌與鄉土寫作的融合》這一主題展開座談分享,共同探討灣區詩歌創作的發展現狀,以及沖口村的詩歌如何更好地融入大灣區文學創作的大環境。
作家“駐村”創作
中山南朗是孫中山、阮玲玉、方成等名人的故里,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旖旎,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在這里交相輝映。深中通道的開通,使得其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沖口村,是市級“百千萬工程”的典型培育村。今年4月,“中國詩歌創作基地”和“沖口作家村”兩塊牌匾在沖口村掛牌,沖口村由此成為中山市首個作家村。
今年以來,沖口村已舉辦首屆“田園詩韻·南朗之美”中山作家村田園詩會、沖口茶臺文學沙龍暨端午詩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還開展了寫作培訓課、好書共讀作品分享會,并為駐村作家頒發了駐村綠卡。這些活動吸引了眾多作家駐村創作,他們為村里撰寫村史資料、捐贈圖書和文化物品,為沖口村史館的建設貢獻了寶貴資料,同時也顯著提升了沖口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豐富著“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村的文化內涵。
詩歌賦能文旅
從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到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廣東現代作家研究會會長陳希列舉這兩部作品的出版,都給當地帶來了旅游熱。“詩歌如何為地方賦能?作家的文筆能夠描繪出地方的美麗,文學的力量,如同為這個地方插上想象的翅膀。”陳希滿懷期待地表示,他希望能有更多省內乃至國內的游客,因受到作家們的詩歌的感染,而踏上南朗之旅。“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學活動,還是文化下鄉的實踐,同時能為沖口村帶來一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國家一級作家黃禮孩則認為,沖口村給作家們帶來的最大觸動是“鄉愁”。一個作家對一個地方的觀察和寫作,總有他的切入口。沖口村的稻田、田邊的甘蔗和流水,喚醒了他內心關于童年的記憶。黃禮孩表示:“許多作家都有鄉土寫作的經驗,但我們更應以當代作家的視角,從人類文明和城鄉變化的多維角度去思考,通過文化介入的方式重新審視這個地方。”對于作家而言,沖口村既是一個可以書寫人文與自然風光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反映年輕人生活的題材,其廣度、深度和寬度都具備。
講好南朗故事
“我們深知文字的力量是長遠的,能夠跨越時空的限制,傳遞真精神與文化。”南朗街道沖口村黨總支部書記梁賜明在啟動儀式上表示,他期待通過作家們的筆觸,讓沖口村的故事傳播得更遠,讓沖口村的文化影響更廣。同時,他也希望借助作家們的智慧、創造力和思想,為沖口村的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案。作家們能夠常來南朗采風,講好南朗故事,為南朗留下反映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傳統地域特色的優秀作品,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南朗、熱愛南朗。
“沖口作家村”是一個重要的平臺,不僅為作家們提供了深入基層、深入鄉村生活的機會,也能讓當地村民們通過文學作品,與這片土地共情共鳴。中山市作協常務副主席、中山市網絡作協主席黃廉捷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吸引更多的中山文藝人才深入基層,挖掘沖口村的村史,助力村史館的建設,持續提高沖口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