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惠州豐湖名家講堂暨惠州小小說大課堂第90課在豐湖書院舉行
更新時間:2024-11-04 來源:惠州小小說學會
2024年11月2日,是大文豪蘇東坡寓惠930周年紀念日。這天下午,豐湖名家講堂暨惠州小小說大課堂第90課在惠州市豐湖書院樂群堂舉行。活動由惠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惠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惠州市文聯、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惠州市小小說學會等單位承辦。來自全市各地的蘇學愛好者、小小說作家,還有來自江門市新會區文學協會的部分會員共60多人出席。廣東省和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圍繞“蘇東坡與小小說”主題進行授課。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巧朋主持活動。
申平在授課中分享了發現蘇東坡小小說的過程:2018年,他在查閱資料時再次閱讀《東坡志林》一書,《志異》里的《道士張易簡》《梁賈說》等作品引起他的極大關注,隨后他又通過網絡和書籍查到了《僧澤園傳》《方山子》等作品,覺得這些作品按照小說要素去衡量,完全符合標準。于是他就動手將其中的“小小說”挑選出來,并逐一翻譯成白話文,又請雪弟、陳振昌、曾冠華等專家進行點評,最后形成了《蘇東坡小小說譯評》一書。
2019年,這本書在廣東軍區原司令員蓋龍云和市東坡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出版。隨后,借助“中國小小說之鄉”在惠州掛牌的東風,舉辦了首發式和研討會。《蘇東坡小小說譯評》是一種今人與古人的文學交流與對話,為重新闡釋古人作品提供了一種試驗和可能,給人不少文化啟示,同時也為蘇東坡文化研究找到了新端口,開辟了新領域。
申平的授課內容分四部分:蘇東坡到底寫沒寫過小小說,發現蘇東坡小小說有何意義,蘇東坡小小說的思想與藝術特色,我們要向東坡小小說學習什么。在層層推進中,申平通過對蘇東坡小小說多篇作品的具體分析與鑒賞,總結歸納了蘇東坡小小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特點,提出了要向蘇東坡學習善于抓取生活、選取素材,提煉主題和人物的能力;學習蘇東坡小小說的表現力和想象力,學習他表現主題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技巧和方法。申平還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談了他這些年以東坡故事為素材,創作多篇小小說和其他文藝作品的體會。
據悉,申平的系列小小說《蘇東坡恩仇記》《蘇東坡艷遇記》《蘇東坡寓惠記》等作品散見于各地報刊,已經引起文壇的關注;他的長篇電視文學劇本《東坡嶺南情》(《蘇東坡寓惠傳奇》),也在《中國作家·影視版》上全文刊登。申平認為,小小說是我們認識蘇東坡的極好工具,也是我們書寫東坡故事的極好形式,大家都可以通過這一形式來研究東坡文化,講述東坡故事。申平講課觀點鮮明,例證精彩,深入淺出,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
當晚,“熱烈歡迎江門新會文學協會蒞惠交流座談會”在惠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三樓會議室舉行。江門市新會區文學協會會長陳建清,秘書長陳春霞及部分會員,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副會長海華,副秘書長楊君妮及部分會員出席,雙方交流了各自的創作情況,并就進一步加強合作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