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調研文化亮點,體驗文明實踐,省寫作學會采風團走進惠州
更新時間:2024-10-29 作者:陳亮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10月24日,為助力文化強省建設、挖掘惠州文化亮點、加強交流合作及促進文化繁榮,廣東省寫作學會與惠州市作家協會在惠州聯合召開了寫作交流座談會。座談會上,廣東省寫作學會采風團一行與惠州市作家協會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為惠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智慧。
惠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陳雪介紹,該協會自1964年創會以來歷經多次更名與變革,現已發展成為擁有550名本級會員的文學團體,其中包括22名國家級會員和近200名省級會員。近年來,惠州作家在省級以上文學報刊發表作品數量每年高達500篇以上,高峰時超過千篇,出版各類專著30部左右,并屢獲大獎,展現了惠州文學的深厚底蘊與蓬勃生機。
廣東省寫作學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偉表示,惠州厚重的革命歷史是作家創作的豐富素材,英雄的東江兒女值得廣東作家用真情大力書寫。例如陳雪挖掘創作了多部具有地標性的主旋律作品,巧妙融進了東江地區的風土民俗,彰顯了濃郁的地域特色,思想性、文學性、可讀性都值得借鑒。省寫作學會將挖掘惠州歷史文化資源,宣傳惠州城市風土人情,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廣東省寫作學會顧問劉付云認為,雙方可加強在文藝文學創作、人才培養、活動舉辦及成果共享等多方面合作,為環“兩山”引領區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文藝文學動力,推動當代文藝文學事業的繁榮。
廣東省政協委員、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謝光輝說,惠州有羅浮山和西湖,得山水之勝,發展文旅大有可為。我們不但要充分合理地保護好、利用好惠州現有自然資源,更要深度挖掘、傳揚惠州歷史文化資源,講好東坡文化的故事。
廣東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瑛說,惠州人杰地靈,蘇軾文脈潤一方人杰地靈,葛洪醫道并舉惠及千秋萬代,羅浮山南昆山兩山宜人富饒,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紅色文化慷慨激昂,好山好水好人家,處處可詩可文可故事。
暨南大學教授周正慶提到,惠州有一批有感情的本土作家與文史工作者,他們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讓人看到蘇軾憂百姓之苦的人文情懷,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很有意義。惠州對于紅色文化、東江縱隊歷史也梳理得很專業,做到了“將文物照進當代,傳承未來”。
座談會前,在惠州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黃偉輝的引領下,省寫作學會采風團走進莊重而富有歷史感的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開啟了一場文化探索之旅。在“轉移惠州”展區,采風團深刻感受到了惠州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以及惠州人民為了保護和營救文化名人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25日,廣東省寫作學會應邀參加了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撿跑”活動,感受到了惠州城市的文化力量與文明精神。此行走進惠州,他們不僅調研了紅色文化,還體驗了綠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