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郭道榮 | 漂泊是人生真正的浪漫
——讀羅德遠散文集《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
更新時間:2024-09-20 作者:郭道榮來源:湛江日報
打工詩人羅德遠,系中國作協會員,是大灣區打工詩人代表之一。20年前,與詩友共同創辦了《打工詩人》報,從此他的作品得以傳遍大江南北,聲名遠播。近期,他推出一部散文集《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這本書的厚重并非來自于它的頁數,而是其中所敘述的人生厚度,令人不禁為之感慨。翻開這本散文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漂泊是人生真正的浪漫”這句話,而同一頁中“渴望把漂泊的時光寫成長長的詩篇、厚厚的傳奇”的句子,更是讓人深受感動,引人深思。
在珠三角乃至整個中國打工詩歌的大潮中,羅德遠的故事就像一首傳奇。在他的散文集《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中,雖然只有14篇散文、5篇序與評,與那些五六百頁的巨著相比,它并不算一本“厚厚的書”。然而,正是這樣的篇幅,使得他能夠去粗取精,細膩地記述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友人、自己與社會的故事。
該書主要內容為作家南方行吟的人生見聞,以及記錄其編輯記者生涯,講述其采寫的各類人物故事。素樸而詩意的文字為漂泊的青春作證,賦予了這部作品極高的文學價值。從這本書中,我們能收獲前所未有的體驗和深刻的洞見。這本書宛如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其枝蔓伸向四面八方,生長方向難以預料,蘊含無窮的潛力。它不僅記錄了普通人的成長軌跡,而且深刻描繪了那一代打工人的集體記憶。
《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一文中,作者講述了1993年是其人生的分水嶺。羅德遠以珠江與長江為隱喻,描繪了1993年作為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一年,他受到南下務工大潮的感召,毅然放棄了在四川瀘州鄉村團支部書記與副村長的職務,放棄了鄉村文學社刊《荒原星》的編輯工作,踏上了前往廣東惠州的旅程,之后又輾轉至廣州,并最終在增城扎根,成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和作家詩人。30余年間,他見證了無數人的奮斗故事,通過對這些普通人的刻畫,展現了他們在命運挑戰面前的堅韌與勇敢,以及在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的樂觀與執著。羅德遠的人生故事與“打工詩人”這一稱謂緊密相連,而許多人的打工經歷同樣也與他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他樂于提攜后輩,多年來擔任報刊編輯,熱情地為文學青年指引方向,為文學新人和青年作者提供支持,甚至為打工者介紹戀愛對象。他的故事充滿了親切與熱情,洋溢著溫情。在《“打工詩歌”誕生記》這篇長達一萬多字的紀實散文中,羅德遠以文字為漂泊的青春作證,記錄了“打工詩歌”寫作群體及其個體獨特的追夢歷程。這個歷程充滿了跌宕起伏,它將“打工詩歌”一詞寫入中國現代文學史,令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作為羅德遠的詩友和讀者,我深感他的善意扶持對我文學創作之路的影響。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不僅僅是《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這本書所能承載的,更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精神財富。每個時代,社會都需要像羅德遠這樣正能量的人,他們激發他人奮進,引導他人勇往直前。
可以說,羅德遠的文字,如同一面鏡子,透視了人性人情,全景式地書寫了自己的南方生活史。在那個時代,無數人離開家鄉,來到城市尋求發展。他們經歷了種種艱辛,但依然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通過對這些打工人的描寫,展現了他們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奮斗歷程,以及他們為我國城市化進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探討命運、大愛、生存等重大主題時,羅德遠以獨特的視角,對人性進行了深入剖析。他關注個體在命運面前的抉擇,展現了人們在困境中依然堅守信念、追求正義的勇氣。同時,作者還強調了在現實生活中,大愛無疆的重要性。他通過描繪人物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這些情感在困境中對人性的救贖。
“漂泊是人生真正的浪漫”,這便是羅德遠的人生哲學,也是他通向成功的金鑰。我深信,文字是有溫度的,正如羅德遠其人,熱心而充滿正能量,是打工人群體中的楷模。我想,他從四川瀘州出發,跋涉至廣東,30多年如一日,堅守初心,他是作家、詩人,他的文學之旅,亦是靈魂的遠行。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下,他無所畏懼,編織著絢爛的夢想,以個人的力量,引領打工者們共同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景和生活藍圖。這本內涵深刻的散文集,不單是描繪那一代打工人的集體記憶,更是一盞激勵人們勇往直前的靈魂燈塔。正如他那引人入勝的書名《左眼長江 右眼珠江》所蘊含的,這部作品中充滿了多元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在世界,它熱情地邀請每一位讀者在閱讀的旅途中不斷探索與奮進。
郭道榮簡介:筆名步緣,博士,高校教師。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論集《重塑詩意創造的維度》。
羅德遠簡介:筆名遠翔,二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詩作被翻譯成英文、德文和意大利文。著有散文集《邂逅美麗》、詩集《在歲月的風中行走》《黑螞蟻》,紀實文學作品集《漂泊紅顏》《雁南飛》《奔跑的草根》。主編《中國打工詩歌精選(1985-2005)》《中國打工詩歌四十年精選(1981-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