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詩接千載寄明月!“鵝潭詩會”廣東文學館首演
更新時間:2024-09-18 來源:南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4日晚,“2024賀中秋 迎國慶朗誦會”(以下簡稱“朗誦會”)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文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文學館舉辦。
本場朗誦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指導,廣東文學館、廣東省朗誦協會聯合主辦,是廣東文學館品牌活動“鵝潭詩會”的首場活動,設有“嶺南月”“詩接千載”“先驅心聲”“珠江潮涌”“但愿人長久”等篇章,精選廣東文學館展陳中的經典文學名篇,將文學、朗誦、音樂、舞蹈等元素巧妙融合,邀請200多位觀眾在聲光電中,感受廣東文學上千年的魅力,可謂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視聽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將朗誦會地點設置在廣東文學館露天平臺,讓觀眾置身于白鵝潭的優美夜色里,沉浸式體驗“詩詞奇妙夜”。許多觀眾穿上漢服與旗袍前來,以詩會友,古典的氣質與空中高懸的明月、流光溢彩的珠水互相輝映,為朗誦會增添了更多優雅的氣韻。
“此時此刻,白鵝潭與廣東文學相映照,可以說是美輪美奐,天人合一,給予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介紹,在中秋佳節前夕舉辦朗誦會正是躬逢其盛,整場朗誦會沿襲了中國悠久的詩教傳統,通過創新性的朗誦形式將廣東各個時期的名家名篇進行傳播,對于向廣大群眾普及文學知識意義非凡。“雖然整場朗誦會只有90分鐘,但從廣東文學的源頭吟誦至近現代紅色文學、激情澎湃的當代文學,一路貫通,淋漓酣暢。”
在一片清暉里,朗誦會在《嶺南月》悠揚的吟誦聲中拉開序幕,四位青年朗誦藝術家帶領孩子用富有磁性的聲音,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嶺南月夜圖。“詩接千載”篇章旨在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光,聆聽流傳千古的詩詞佳句。從唐代名相、“嶺南第一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到明末清初杰出詩人屈大均的《秋夕別岑公》,再到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耳熟能詳的詩詞在廣東省朗誦協會會長史子興、中國第二屆十大誦讀藝術家盧吉雄等朗誦藝術家的演繹下,仿佛跨越時空,直抵觀眾的心靈深處,邀請他們與古人對話。
“先驅心聲”篇章聚焦于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英勇奮斗的先驅們的心聲。觀眾跟隨朗誦家鏗鏘有力的聲音,一同感受魯迅《海上通信》的深沉筆觸,林覺民《與妻書》的深情告白以及《刑場上的婚禮》中的革命愛情。作品交織著先驅們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與對家人的深深眷戀,讓觀者在震撼與感動中,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珠江潮涌”篇章則著重于展現近現代廣東文學的文學名篇。在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省朗誦協會藝術顧問舒晨的朗誦下,觀眾們仿佛與《蝦球傳》主人公蝦球共同漫步花城,在長堤西濠口、愛群大酒店,六榕寺花塔、上下九等著名地標里領略嶺南風光。
從歐陽山的《三家巷》到秦牧的《土地》,再到章以武的《雅馬哈魚檔》,文學名篇勾勒出嶺南兒女在時代洪流中不屈不撓的奮斗身影,更深刻傳達了這片熱土上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昂揚的時代精神。
“我們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一步豐富高質量文化供給。”張培忠期待,未來廣東文學館能夠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更多體驗文學藝術的盛會,除了“鵝潭詩會”,更有“鵝潭大講堂”等系列活動,運用更多創新的方式,真正將廣東文學館建設為嶺南文化的聚集地、市民休閑的目的地、灣區交流的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