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州“地氣”怎么“接”?小說《如風似璧》分享會告訴你
更新時間:2024-09-10 作者:洪鈺敏來源:南方+
8月31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廣州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基地、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廣州圖書館共同承辦的 “重塑千年商都的文化氣質——長篇小說《如風似璧》分享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行。
重新樹立起一座文學廣州的地標式豐碑
《如風似璧》作者張欣與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江冰教授、主持人聶莉博士就如何通過文學重塑千年商都的文化氣質展開對談。
從作品到生活,從美食到精神,從小切口到大時代,三位嘉賓深入淺出,侃侃而談,通過作品將千年商都的文化氣質娓娓道來。
《如風似璧》是當代著名作家、廣州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張欣最新推出的長篇力作。
小說敘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動蕩風雨中,三位普通女性的命運遭際,展現了廣州的世相百態(tài),還原一個廣府文化的黃金時代,被譽為“重新樹立起一座文學廣州的地標式豐碑”。
小說在刻畫人物的同時,以無比細致的耐性及工筆式的手法,徐徐鋪陳開民國時期廣州獨有的嶺南美學與風土人情,無一處無來歷,使得每一個細節(jié)真實可嘆,讓百年前的嶺南生活和文化變得可觸摸。
作為廣州代表作家,張欣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廣州為背景的都市小說,如《千萬與春住》《狐步殺》《黎曼猜想》等,《如風似璧》卻轉變一貫風格,將筆墨投向民國時期的廣州,通過三個女性呈現一個時代。
關于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由,張欣直言,“我是廣州的作家,特別想寫一部與廣州密切相連的作品。從社會學角度,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廣州當然是千年商都,但總的來說形象有些模糊,這個城市的風貌需要我們一步步去接近?!?/span>
對此,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長期致力于嶺南文化研究與傳播的江冰教授非常認同。
他對張欣的作品非常熟悉,讀完《如風似璧》之后卻“吃了一驚”,認為這部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突破。“到了21世紀的今天,廣州開始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往這個城市的形象比較單薄,北京是傲氣,上海是洋氣,廣州是接地氣,但這個地氣到底怎么接?近幾年,《煙霞里》《燕食記》《廣州傳》等一批文學作品對這座城市進行了深入探究。1757年,廣州開始‘一口通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再向一個現代國家轉變的過程中,廣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很少作家去寫,張欣的小說能夠寫到這一點,特別了不起?!?/span>
用廣府文化燉了一盅非常濃的湯
這部作品讓聶莉博士感到驚喜和驚艷的地方在于,“很多對廣州不了解的讀者看完之后,對廣州充滿興趣,開始懂得廣州的一些東西,這是這部作品的文化價值。小說體量不大,卻把那種不可言說的東西通過文學的形式呈現給讀者,讓大家心領神會,這不僅需要功力,更需要對這座城市有足夠的懂得和理解。同時書中有非常多細節(jié)和嶺南文化元素,全書自成一體?!?/span>
《如風似璧》中無一處無來歷的細節(jié),正是來自前期扎實的案頭工作。
“五年前寫完一部長篇,我就查閱很多資料,有時候看完一本書都找不到一句合適的話。我認為對于資料的運用需要用減法,廣州有很多概念性的東西,如滿洲窗、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等,但它們不是文學?!?/span>
在張欣看來,文學的切口一定要小,作家一定要把差異性寫出來,否則就會同質化。最終,她選擇通過三個女性來寫這座城市,“一個城市有它的氣質,城市由人組成,把人的氣質寫出來,這個城市的氣質就出來了?!?/span>
小切口見大時代是《如風似璧》的創(chuàng)作視角。聶莉博士認為“《如風似璧》是張欣用廣府文化燉了一盅非常濃的湯,美食是這部小說一個重要的切口?!?/span>
這也深深打動了熱愛廣州美食的江冰教授,在他看來,《如風似璧》有兩大突破:第一個突破在于對時代的把握,通過活生生的人物,寫出了這個城市的哲理。廣州是一座偉大的城市,不亞于北京、上海,也不亞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
第二個突破在于小說的質地與細節(jié),廣州美食能夠崛起,一個重要原因是商業(yè)把美食提高到一個相當的水準。人類其實就是為尋找食物而來,人類的文化也是建立在對食物的尋找之上。書中很多細節(jié)甚至比史料還真實,特別打動他。
選擇從美食角度切入,張欣坦言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在她看來,廣州不是一個文化城市,不講情調,但講吃卻特別由衷。
“廣州人的吃里面是有價值觀的,我們原來忽略了。我們總覺得廣州是煙火氣很濃的一個城市,進入之后會發(fā)現到了一個宮殿。文學之外的世界很大,有太多的學問?!彼€強調,廣東人在淡定、溫和、包容的性格下是有原則的。
此外,書中的女性視角也是讀者關注的重點,很多讀者及評論家喜歡用女性主義去解讀這部小說,但聶莉博士認為,“廣州女性不能簡單地用女性主義去解讀,她們從來不是旗幟高揚的抗爭,而是用自己堅韌的生命力或面對生活的獨特態(tài)度展現自己的力量,這種女性主義更能打動我們?!?/span>
隨后,三位嘉賓還與現場讀者就《如風似璧》的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及活動的作用等話題進行互動交流。
來自哈爾濱的讀者中芳是資深文學愛好者,參加過多期開卷廣州活動,她直言,“如果沒有開卷廣州,我不會在廣州留下來。”20年前,家在新疆烏魯木齊的楊女士因為讀了張欣的小說《浮華背后》而喜歡上廣州,繼而又通過張欣的作品了解廣州,最終決定來廣州,發(fā)現“果然沒有來錯,廣州不僅有美食,有機會,還有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