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渡河入林,去未知之地郊游”
——路魆《吉普賽郊游》分享會在上海書展舉行
更新時間:2024-08-2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日前,青年作家路魆全新短篇小說集《吉普賽郊游》上市,全書收錄了十個新銳中短篇故事,是一本以出走和歸來尋找世界真相的抵達之書,十趟彷徨低回的索引之旅,在遷徙與洄游的探索旅程中,人物墜入吉普賽式的命運回旋。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出版。作者路魆1993年出生于廣東,是這次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受邀的最年輕的小說家,也是不少評論家眼中最值得期待的90后作家之一。他風格獨特,在他的作品中詭譎的隱喻、兇猛的想象如熱帶雨林中的水汽一樣蔓延,構成了他筆下荒誕不經的人間世相和氤氳詩意的南方奇譚,同時指向每一個個體存在的精神空間。
8月17日,《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評論家方巖,作家、策展人祝羽捷做客上海思南文學之家,和作者路魆一起暢談青年寫作,邀約每個翻開這本書的讀者一起踏上去往未知之地的郊游。一次次方寸之間的郊游,成為永恒漫游的開始,也因此沖破邊界,刷新自我,重新認識和擁抱更有可能性的世界。本場活動更有評論家木葉、小說家趙松到場,現場氣氛熱烈。
去郊游:適當抽離,審視當下
活動現場,幾位嘉賓首先對“郊游”一詞進行了闡釋。祝羽捷和方巖都表示,“郊游”指向的是一種閑暇時光。和雄心壯志的“壯游”不同,郊游能讓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有所抽離,讓我們在緊繃的生活中得以收獲片刻閑暇。
方巖進一步點明,“郊游”的狀態和路魆《吉普賽郊游》中的人物行動是很相似的。《吉普賽郊游》中的主人公們,也是在一種掙扎的生活境遇中,努力尋找出路,并最終邁出抽離的那一步。雖然之后的方向尚未明朗,但這第一步已是至關重要。
路魆表示,“郊游”一詞也可以概括他這幾年的生活狀態。2018年開始,他因健康問題不得不返回故鄉。在這之前他是廣州設計院的管道繪圖員,偶爾寫作。從2018年到2023年五年間他的身份成為歸鄉的游子。這樣的人生選擇,本身就仿佛一場郊游。然而在村里寫作的時間久了,也會漸漸渴望從書齋的方寸之間邁出,走向全新的可能性。而《吉普賽郊游》一書正是自己打破舊世界的邊界的嘗試。
南方,南方
《吉普賽郊游》一書的封面是巨型的蕨類叢林,封面中間的人物像熱成像儀中的人一樣,是令人不安的橙紅色。路魆說這個封面正切合了他小說寫作時的心境。他說,在鄉下寫作之余,自己會去散步,散步的道路兩邊都是像被子一樣鋪陳下來的烏毛蕨,形成了一種景觀。這些對蕨類植物的觀察,被他放進了小說《焚風期雜病論》里。他以對南方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的細致描寫,對主人公躁動不安的心靈景觀進行呼應,展示出一種心靈的裂變。
祝羽捷認為路魆作品中的場景描述呈現出一種迷人的異域感。梅洛·龐蒂在說塞尚如何創作的時候,說畫家是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用身體的具身性去感知它,再把這種感受帶回自己的畫面。在《吉普賽郊游》中,作者也是把身體交給了南方具有熱帶氣息的空間,里面有很多蕨類、細菌、孢子在密集生長,既有一種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充滿危機。
《吉普賽郊游》中,除了南方的植物,還有大量關于海洋的描寫。海上的迷霧和風暴,海里的生物、海邊生活的人,也是路魆筆下南方景觀的一部分。祝羽捷做過海洋相關的展覽,海洋性是她非常關注的話題。她特別提到《去暹羅的船》這個故事,她說,中國的近代文學史中除了《老殘游記》以外,很少看到真正去描寫海洋的小說。而這篇故事中呈現出的南方之海和她印象中北方的海是截然不同的。她十分鼓勵這樣的創作,期待可以看到更多利用海洋資源寫作的小說。
方巖對所謂“南方性”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的解讀,他說作家身上的地域標簽只是一種自然因素,路魆作品中確實帶有南方特色,但這是因為南方是他成長生活的地方。而路魆作為新銳青年作家,他的創作將從南方某個具體的地點出發,跨越地域的障礙,前往更遼闊,更具有通約性的空間。
“出走與歸來”:告別舊世界,用肉身經驗去創造
路魆將“出走與歸來”視為理解這本小說集的關鍵詞。方巖進一步思考說,所謂“出走”或“告別舊世界”,其意義與目的并不一定是“歸來”,也可能是為了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他說,路魆在《去暹羅的船》中所寫的一個細節他非常喜歡,小說中,主人公生活的小島一直被霧霾所籠罩,也因為這樣的大霧,讓大部分島上的居民望而生畏,不敢離開生活居住的小島。但是,當主人公終于決定出走、坐上輪船一瞬間,他發現雖然船只是往前開了不遠,迷霧就已經散去,他看到了海闊天空。這是就是出走帶來的驚喜。
《吉普賽郊游》不斷地提及出走,而這出走就意味著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經驗。肉身經驗的碰撞與積累,代表著對固有知識的修正。不斷地出走,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獲取新的肉身經驗,方能令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