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書寫百年前廣州都市女性形象!張欣《如風似璧》作品研討會舉辦
更新時間:2024-08-15 作者:戴雪晴來源:南方+
作家張欣以其對都市女性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細膩描繪,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如果說,過往張欣的作品是在為讀者呈現已進入都市商業化、改革開放后的當代廣州,那么,張欣長篇小說新作《如風似璧》(花城出版社3月出版)便把筆觸伸向了歷史長河,去呈現20世紀30年代、初啟城市化進程的民國廣州。
7月16日上午,由廣州市文聯指導、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廣州市文藝報刊社(廣州人民藝術中心)協辦的“廣州都市女性形象的歷史書寫——張欣《如風似璧》作品研討會”在廣州人民藝術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羅麗主持。
寫出廣州的“輕”與“重”
暨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申霞艷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如風似璧》的女性塑造、嶺南精神和國際視野等問題?!啊度顼L似璧》在空間、器物、文化、飲食、服裝等各種細微的方面都做了全面的調查,這是張欣寫作的全面更新、全面推進?!彼f。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郭冰茹肯定了《如風似璧》的女性形象和地方性書寫特色,在她看來,張欣的廣州書寫對于當下的中國當代文學書寫的價值和意義,在于豐富和補充整體性的文化建設,讓整體性的文化生產不再一元化,而成為多元中重要的有機成分。
“張欣的《如風似璧》用日常的語言,書寫日常的故事,但卻表達出了一種精致的、輕盈的調性,她寫了細微的情感,更對人性有著深度的剖析。”廣州市文藝報刊社副社長、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鴻表示。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廣州市作協副主席王威廉探討了《如風似璧》的日常生活書寫,他坦言,《如風似璧》給予他很大的啟發,一方面要重新深入近代以來的廣東歷史的細節當中,另一方面要從新的面向未來的視野出發,“把這兩者打通,就能在寫作當中尋找一種新的可能性”。
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資深媒體人白嵐表示,書中主要的三位女性人物經歷了各種命運和人生的顛簸起伏,心路歷程也不盡相似?!暗浅V匾氖?,她們都從殘酷的命運中完成了女性的自我認知和覺醒,從而升華了作為人的根本塑造和自我完成?!?/span>
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資深出版人麥小麥表示:“《如風似璧》寫盡了愛情的種種,各種各樣的兩兩相配,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就愛情本身來看,雖然筆墨非常少,但是只要深挖,還是可以挖掘出體現愛情的種種。”
“這部小說舉重若輕地處理好了一部‘重’的民國史和一座‘輕’的廣州城之間的聯系,張欣做到了‘化輕為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劉茉琳從“輕”和“重”之間的辯證關系探討了《如風似璧》的創作技巧。
一部當代女性勵志作品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楊湯琛認為,《如風似璧》是一部嶺南的古典意蘊和嶺南現代性相結合的作品,她表示,小說涵蓋大量嶺南建筑、器物、菜肴、人情的內容,張欣對器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寫,呈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密碼。
“這是一部當代女性的勵志作品?!鼻嗄暝u論家、廣東省作協創研部楊璐臨坦言,《如風似璧》所預言的,是每個女性都在經歷的人生考驗?!霸谶@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審時度勢、積蓄能量,最后在關鍵的時刻打出自己的一套‘組合拳’,來活出我們的姿態和風采。”
羊城晚報出版社文編部副主任、羊城青年評論家王曉娜表示,“舉重若輕”這個詞能表達她閱讀這部小說整體的感受。“細節里的不動聲色和舉重若輕,令人回味無窮,耐讀的文本由非常豐富的生活智慧和生活細節構成?!?/span>
“《如風似璧》非常成功地抓住了廣州最本真的面貌,那就是它的煙火氣,而最能夠呈現煙火氣的就是日常飲食?!薄稄V州文藝》編輯部副主任楊希說。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副教授、羊城青年評論家王一方從審美的角度談起。“張欣老師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情感上升到了審美情感,我們說文學是審美的藝術,它的情感也應該是超越個人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審美的情感?!?/span>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羊城青年評論家馬碩介紹,這部小說包含的信息量非常龐大,每一個人物、每一種食物、每一樣器物的背后,都是一段動人心魄的故事,彰顯出一種文化美學。
“我注意到了小說封面上的這只鳥,它有一種在靜態之中要往下繼續噴薄而出的動態勢能,我覺得這種招式有一種韌勁,也是張欣老師形容的廣州女人的文化底色?!睆V東技術師范學院副教授、羊城青年評論家張棟說。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青年學者林培源看來,《如風似璧》寫的是民國廣州,但是不僅僅是寫一座城市,寫一群小人物,還展示出一種文學地理、一種人文精神。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講師、羊城青年評論家溫立紅坦言,張欣從女性視角出發,借助三位女性來構建女性意識,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女性在特定歷史年代下的地位與職能?!八齻兘洑v了時代動蕩,也不再寄希望于他者,不再活在世俗與守舊的道德枷鎖之中,轉而追求自我價值?!?/span>
“在《如風似璧》中,我讀到了很多非常有味道的形容詞,而且張欣老師本人就是一個‘講古人’,給我們帶來一些非常有個性的旁敘?!鼻嗄曜骷叶砰F淏表示。
中山大學博士生王莎提到,《如風似璧》告訴人們,創造歷史的集體主體不只有男性,也應該有女性,“《如風似璧》再次發現了女性在歷史建構中的意義”。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羅麗則表示,《如風似璧》描寫了將近百年前廣州最早的一批城市女性的成長軌跡,張欣沒有著墨于激蕩的大時代風云,而是歷史宏大敘事中精妙操刀劃出一道口子,以此作為觀察廣州城市化進程之初的視窗。
《如風似璧》作者、廣州市作協榮譽主席張欣感謝大家對作品的仔細解讀和贊賞肯定。她認為,小說的本質是回歸生活,要一本小說好看,人情世故是特別重要的。同時,在寫作的時候減少雜念,要敢于舍棄材料做減法,減少文藝腔,能大幅度刪掉那些自己覺得特別好的東西。
與會者共同認為,作為張欣的首部民國題材小說,這是她創作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嘗試和突破,她寫出了一個活色生香的廣州味道的小說。由此,廣州收獲了一部可以極好闡釋廣州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的當代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