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東莞本土作家林漢筠走進鳳崗: “復活”刻在石頭里的人物與故事
更新時間:2024-08-07 來源:東莞+
讀碑就是讀史,從冰冷的碑文中也能讀出溫情的世間。8月6日下午,《冰冷的石頭 溫暖的故事——林漢筠歷史文化散文<嶺南讀碑記>分享會》在東莞市鳳崗鎮(zhèn)雁田村舉行。本次活動由鳳崗鎮(zhèn)文化服務中心、鳳崗鎮(zhèn)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東莞(鳳崗)詩歌創(chuàng)作基地、東莞圖書館鳳崗分館、雁田村委會、鳳崗鎮(zhèn)社區(qū)文化交流協(xié)會等舉辦,吸引了近百人參加。
東莞本土作家林漢筠攜個人歷史散文專著《嶺南讀碑記》與近百名讀者面對面交流,通過“復活”一個個刻在石頭里的人物與故事,一同探尋生生不息的嶺南文化和精神傳承。
在現(xiàn)場,林漢筠講述了他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分享著他的文學記憶。據(jù)介紹,《嶺南讀碑記》成書歷經(jīng)5年,其間,作家俯身于田陌、博物館,走訪鄉(xiāng)間、田野,對碑文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將一個個散落的故事進行還原、豐富,讓死去的碑文被新時代的文學注入鮮血,又再次活了回來。從1500年前的石經(jīng)幢,650年前的卻金碑,再到二十來年的高埗大橋碑……讀者透過作品、穿越時光,觸碰著一個個鮮活而真實的生活場景,也感受著嶺南千年的文化自信。
“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本源和血脈,地域特色是城市精神具有標識意義的重要構件。”
在閱讀交流中,大家認為,通過閱讀和交流,對史久源長的嶺南東莞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本以讀碑的形式來讀嶺南人文歷史的《嶺南讀碑記》,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歷史印記,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探尋和挖掘民族的文化本源和地域的文化精神,進而把獨特的地域人文精神凝練成文化品牌,對于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地方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