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蔡崇達“金色故鄉三部曲”粵港澳大灣區首發式暨研討會舉行
更新時間:2024-07-31 來源:廣東作家網
7月21日下午,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主辦,廣州出版社、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廣州文學志愿服務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隊、果麥文化協辦的蔡崇達“金色故鄉三部曲”粵港澳大灣區首發式暨研討會在廣東文學館召開。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蘇毅,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陳曉丹,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楊斌,廣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宗慧,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執行理事長黃兆暉,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林崗,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希,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賀仲明,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暨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麗軍,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郭冰茹,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意寫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伍方斐,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廣東省文學評論創作委員會副主任陳培浩,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評論家李德南,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唐詩人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云山青年學者林培源等作家和讀者代表約50人參加。
研討會現場
蘇毅在致辭中指出,2023年3月,由省作協、廣州市委宣傳部和省出版集團共建的花城文學院揭牌成立,蔡崇達成為花城文學院首批簽約作家,并于年底掛牌成立蔡崇達出版工作室,“金色故鄉三部曲”就是繼工作室成立之后圓滿收官并重磅推出的精品力作。三部曲《皮囊》《命運》《草民》圍繞著福建沿海小鎮展開,描摹出無數中國人深沉、美好、堅韌的生命圖景。作品不僅是對閩南文化的傳承,也是對中國人的人生探討,具有豐厚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蔡崇達的作品一直飽含著深厚的故鄉情誼。作為福建人,蔡崇達的寫作一直以故鄉為根源地,認為這個地方構成了他內心的秩序,也支撐著他的成長。同時蔡崇達也把廣州作為故鄉,認為這是他“寫作領域的故鄉,也是寫作方法論形成的地方”。期待“金色故鄉三部曲”的發布,為推動廣東文學和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激勵廣大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深挖富礦、打造精品,創作出更多新時代文學的扛鼎之作。廣東文學館自4月28日開館以來,省作協一直致力于把它打造成為廣東乃至大灣區作家的精神家園,也真誠歡迎廣大作家和各單位來這里開展文學活動,共同將廣東文學館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雙向奔赴的重要橋梁、平臺與高地。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省作協將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全面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業當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重點題材創作,統籌資源打造精品力作“新版《人世間》”、濃墨重彩書寫廣東創業故事,充分發揮花城文學院、東莞市樟木頭鎮“中國作家第一村”等平臺優勢,積極發動、組織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全國知名作家創作重點作品。同時也將和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出版社等加強合作、優化資源,持續關注和扶持廣東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的重點創作,共同建立“全領域統籌、全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鏈條開發、全方位宣推的文藝創作生產體系”,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貢獻文學新力量。
柳宗慧在致辭中表示,蔡崇達并不是一位高產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用盡洪荒之力反復打磨、誠意滿滿奉獻給讀者的心血之作。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蔡崇達“金色故鄉三部曲”的故事,找到自己精神的故鄉,找到自己的根以及根與根相纏繞、相支撐的各種故事,把它用文學的方式創作呈現出來,并獲得前行的動力。
蔣述卓(左三)、蘇毅(左二)、陳曉丹(右二)、楊斌(左一)、柳宗慧(右一)、蔡崇達(右三)共同為“金色故鄉三部曲”粵港澳大灣區首發揭幕
研討會上,蔣述卓、林崗、謝有順、陳希、賀仲明、張麗軍、郭冰茹、王威廉、李德南、唐詩人、伍方斐、林培源和陳培浩等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蔡崇達“金色故鄉三部曲”展開了深入的研討與交流。研討會由郭冰茹主持。
蔣述卓表示,“金色故鄉三部曲”確確實實從社會底層民眾這種生活、生活狀況的描寫,寫出了他們生生不息的精神。所以說,故鄉給了蔡崇達很厚重的一種精神的資源和精神的力量,讓他能夠在回望故鄉當中,體會故鄉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所形成的厚德載物、君子自強不息的傳統,它深深地扎根在民間。?
歷經十年時光,從2014年到2024年,蔡崇達完成了“金色故鄉三部曲”的創作。這三部作品以點、線、面的形式,勾勒出無數中國人深沉、美好、堅韌的生命畫卷。專家一致認為,隨著“金色故鄉三部曲”《皮囊》《命運》《草民》的持續暢銷和長銷,蔡崇達已經成為一種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寫作現象。蔡崇達的作品更多的是對于普羅大眾的理解、同情、關懷和感同身受,他對故鄉的溫情的書寫,對作品人物從家人之愛,到宗親之愛,到鄉土之愛的描繪,對女性的包容、女性的善和女性的美的描寫等,為處于現代都市生活困境的讀者進行了心理上的治愈和心靈上的療救。“金色故鄉三部曲”通過對社會底層民眾生活狀況的描寫,寫出了他們生生不息的精神,喚起了讀者的故土情懷,讀者通過蔡崇達作品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故鄉,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更多的讀者。
蔡崇達“金色故鄉三部曲”:《皮囊》《命運》《草民》
研討會最后,蔡崇達對現場各位專家的發言一一作了回應和感謝。“開作品研討會是寫作者最幸福的時刻,因為寫作的時候經常以為自己是孤獨的,但是在研討會上會知道自己其實不孤獨,在寫作行進當中的每一寸掙扎、每一點糾結、每一絲困難、每一種努力,其實都有人關心著你、陪伴著你、理解著你。”蔡崇達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寫作也能夠陪伴更多的讀者生長出自我、成長出新的藝術生命、成長出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