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小小說學會2024年“五進”活動第39場:申平帶隊走進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
更新時間:2024-06-18 來源:廣東省小小說學會
2024年6月14日,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名譽副會長海華等帶領惠州市部分小小說會員,前往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開展文學志愿服務“五進”活動,給那里的文學愛好者送去精神大餐。
申平以“小小說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結合自己和海華等人的作品實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了一堂生動的小小說知識普及課,受到大家熱烈歡迎。
什么是小小說?什么是好的小小說?申平首先回答了這兩個基本問題。然后,他重點講述了“小小說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申平認為:第一,緊跟時代的小小說作品,可以為鄉村振興鼓與呼,助力加油,賦能鄉村。他以自己的小小說《鋼的琴》為例,說明扶貧與勵志的關系。主人公因為家里有一架貴重的鋼琴,因此無法得到扶持,住不上新房,工作人員勸他把鋼琴賣掉建新房,主人公卻堅決不同意。他寧可住在舊房里守著父親留給他的這份遺產,堅信子孫后代里肯定會出鋼琴家。他說:我有手有腳,不要國家扶持。這種富有精神追求的農民其實非常可愛,如果這樣的人多了,農村才算真正富起來了。第二,有前瞻性的作品,可以引導我們去認識時代變化,把握新的人際關系。申平以小小說《修復村前那條河》為例,說明農村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在農村實現小康之后,呈現失落心態以及如何解決這種心態的問題,充分揭示了農村新型的人際關系,那就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要想重新得到村民尊重和認可,就必須為鄉村振興作出新的貢獻。第三,主題深刻的小小說,可以反映山鄉巨變,書寫時代發展,為時代變化留下真實記錄。申平以小小說《最后一頭牛》為例,說明農耕文明必然會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新的農業化機械化時代正在到來,時代的變遷,歷史的腳步,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這樣的作品,將來就是一份研究農村歷史的檔案。最后申平寄語與會人員,一定要深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多觀察生活,感受、感悟時代的變遷和農民精神層面的變化,用心寫出優秀的作品來。他說,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作品,也在美麗的田野上。
申平通俗易懂的講課使在座的小小說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深受啟發。在互動環節,吉隆鎮干部李偉堅表示,自己以前也接觸過小小說,但是并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今天聽了申平老師講課,收獲很大,以后要多讀小小說,嘗試寫作小小說。
講課結束,申平還代表省小小說學會,向吉隆鎮贈送了新一期《嶺南小小說》《芳華》《特區文學》等雜志,嚴鳳君代表鎮委鎮政府接受贈書。
下午,小小說作家在嚴鳳君、胡瓊、李偉堅等人的陪同下,深入轎嶺村,參觀考察了農業龍頭企業——惠州市樂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場采訪了公司董事長董福建、副總經理董平天,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該公司投資千萬建造的“雞文化博物館”以及“食品生產車間”,大家對這家企業取得的成績贊不絕口。隨后,大家又來到塘肚村,參觀了紅色交通站舊址和惠州福子牛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作家們站在大片的沉香樹前,深刻地感受著新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