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江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與五邑大學文學院聯合舉辦文學寫作交流會
更新時間:2024-06-13 來源:江門評協
為助力僑鄉文化建設,活躍校園文學創作氣氛,江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于2024年6月6日和五邑大學文學院、廣東省文藝評論基地在五邑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了以“僑風僑韻:僑鄉文學與日常書寫”為主題的文學寫作交流會,特別邀請臺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利元作了“粵港澳灣區文化建設背景下鄉土資源的文學呈現——淺談鄉村文學創作”的主題發言。
交流會由文學院黨委書記林盛和評協主席謝珊珊分別致歡迎詞。謝珊珊首先表達了對劉利元一行的到來歡迎和感謝,同時感謝五邑大學文學院作為承辦方在場地提供上給予的支持。謝珊珊表示從劉利元的第一部散文集《我的西沙窩》開始,就是劉利元散文的忠實讀者,認為劉利元的散文最近幾年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整體風格上都有了重大變化,其創作從個人感悟式的日常表達開始轉變為一種大文化的、大歷史視野的散文創作,這些都得力于劉利元本人深入五邑僑鄉大地的真切體驗,值得我們學習。
文學院黨委書記林盛認為劉利元的散文作品正是扎根于現實生活的產物,是現實生活和心靈碰撞的結果,既有作為一個文人的審美情懷,又有作為一個從政者對蒼生、對社會的關注和觀察,這讓他的作品能夠直指人心。
劉利元的發言從灣區文學建設大背景下鄉村文學的內涵、使命以及在創作中面臨的諸多挑戰為切入口,從臺山本土文學創作和文化傳承的緊密關系、鄉村文學創作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鄉村文學創作中鄉村文化元素的創新性文學表達的創作手法和技巧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既深入詳實又鮮活生動的論述,認為對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鄉村,在具體文學表達中應該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傳承鄉村文化的精髓;而對于現代化進程較快的鄉村,則應注重反映鄉村社會的變遷和鄉村人的生活狀態,展現鄉村文學現代化的新面貌。
在交流過程中,參會師生、來賓和劉利元在生活體驗、文學創作風格的形成和變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和發現題材、構思作品、提煉主題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和交流,會議現場氣氛活躍,參會同學都覺得通過這次交流會獲益良多,希望能夠更多地開展類似的講座和活動。
會議由文學院院長李翠葉做總結發言,對劉利元一行的到來表示由衷的感謝,認為這次文學交流會給今后學校和地方的合作交流開了一個好頭,表示要以此為契機,讓學院的寫作教學和學生的寫作學習計劃的開展更加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把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一些相關的課題研究和僑鄉的廣大農村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學院學生“能說會寫”的專業優勢,為僑鄉文化的推廣宣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筆講好當代的“僑故事”,做好當代的“僑文章”。
本次會議由江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劉智敏主持。五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宋雯、江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寧榮生、臺山市委宣傳部羅棠波、臺山市文聯主席黃春燕、臺山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門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麥建華以及部分評協會員出席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