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共赴文學之約!廣東作協舉辦“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
更新時間:2024-05-21 來源:學習強國
5月18日,廣東省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第3期)“桃花春水白鵝潭——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歡迎儀式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文學館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和內蒙古、新疆的作家、文學工作者和媒體記者等共90多人參加活動。
張培忠致辭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出席歡迎儀式并致辭。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陳亞軍,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蘇毅,紫荊文化集團綜合管理部副部長周洪威、處長楊鵬飛,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陳賓杰出席。歡迎儀式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主持。
蔣述卓主持會議
張培忠代表省作協對粵港澳三地以及內蒙古、新疆的作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語言相通、文脈相連。這些年,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往來更加頻繁、交流更加積極、創作更加活躍、成果更加豐碩。在此基礎上,廣東作協乘勢而上,組織了本次“歡迎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回家”活動,以文學助力人文灣區建設,也是廣東文學館開館以來迎接的第一批港澳作家和蒙疆文學同行。
張培忠強調,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500多萬人,占港澳居民的70%以上,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廣東作協責無旁貸。要從國家所望、港澳所需、廣東所能中找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努力把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灣區典范”。一是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傳承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二是厚植新質生產力,推動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賦能文學、數字賦能文學,建強、用好廣東文學館,實現文學事業和文化產業雙向奔赴。培育做強東莞市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協力打造“花城文學院”,與廣東文學館(廣東文學院、《作品》雜志社)形成一館三體格局,形成灣區作家創作矩陣。三是錨定新的戰略定位,精心組織大灣區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統籌布局好粵港澳大灣區題材創作,團結引領廣大作家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香港作家來到廣東,普遍感到格外親切和溫暖。這源于雙方相似的歷史、共同的文化,更是對彼此的深深理解和尊重。”香港作家代表、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江揚認為,香港與廣東在文學領域有著特殊性的延續,這在為大灣區文學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動力的同時,也為未來的文學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行動上的“回家”,更是一次心靈的回歸。
江揚發言
“對于澳門作家而言,這次‘回家’感覺更加溫馨,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廣東這個家鄉。”澳門作家代表、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理事長李自松表示,澳門文學創作者的心始終與祖國、與廣東、與家鄉緊緊相連。他期待,粵港澳大灣區以文學連接情感,凝聚認同,共同塑造和豐富大灣區人文精神內涵,譜寫出更多新時代大灣區文學蓬勃生長、斑斕多元的精彩篇章。
李自松發言
廣東作家代表、廣州文藝報刊社原社長、總編輯鮑十則表示,廣東文學館不僅是廣東文學的重要地標,更是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共同的精神家園。回顧傳統,古往今來的廣東作家用智慧和才華書寫嶺南大地。展望未來,廣東作家們將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優秀作品,與港澳作家攜手努力,共同為大灣區文學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鮑十發言
歡迎儀式上,張培忠、陳昆、蘇毅分別向參會作家、文學工作者們頒發入會紀念牌或參會紀念牌。活動現場,粵港澳大灣區作家向廣東文學館捐贈自己的代表作和文學資料。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周蜜蜜、澳門筆會常務副會長湯梅笑分別代表香港、澳門作家領取入藏證書。此外,陳昆宣布“粵港澳大灣區港澳作家作品出版扶持計劃”項目啟動。
省作協向參會作家、文學工作者們頒發入會紀念牌或參會紀念牌
活動還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由蘇毅主持。
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表示,近些年來,粵港澳文學共融共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涌現了葛亮、魏微、陳繼明等一批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這批作家作品的共同特點是有格局有眼光,敢于面對全中國、全世界,扎根大灣區、表現大灣區。接下來大灣區作家要更深入地扎根和書寫這片熱土,爭取形成‘灣區作家現象’。”
“目前大灣區如火如荼的建設,為新時代文學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李曉東認為,《廣東文學通史》的出版,集中體現了廣東主動適應文學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此外,廣東的文學組織工作也是全國典范之一,不僅有廣東文學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還推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他期待以后大灣區文學的影響力能進一步擴大。
陳亞軍指出,文學可以說是文化領域最為基礎、活躍和廣泛的力量,是其他藝術的內核支持,要充分認識文學創作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她認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創作,要做到“用新用心”,“要用新時代的思想資源和審美取向,用心領悟大灣區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
“這次到大灣區采風,感覺耳目一新,為大灣區文學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和自豪!”周蜜蜜發現,近幾年來,大灣區的文學交流活動日益頻繁,與作家同行之間的來往也越來越密切,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進一步向公眾展示了大灣區文學藝術發展的燦爛前景,而香港文學館也將在近期啟用,她期待未來二館能逐步擴大交流與融合。
澳門公共圖書館廳長呂志鵬回憶起中學時讀的一首詩《給你,廣州》,他表示,今年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回家”一詞更具特別意義。“期望未來澳門作家能利用廣東省文學館的平臺,可以做更多新的不同的嘗試,讓文學以不同的形式綻放。”
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參會作家還將參觀廣東文學館及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參加鵝談夜話、文學創作座談會、廣佛文化主題采風等文學活動,進一步加強大灣區文學交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攜手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文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