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黃小霞 | 《詩迷意悅》:多元主題探索與情感表達
更新時間:2024-05-10 來源:黨建頭條客戶端
在這樣春雨綿綿的夜晚,尤其適合靜下心來,在溢滿茶香的小屋,靜靜地品讀詩歌,感受愜意與美好。于是,在溫潤的雨霧里,我枕著蛙聲起伏的子夜,流連在劉付云的《詩迷意悅》中。
《詩迷意悅》是劉付云早年出版的一本詩集,他以深邃的詩意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當代詩歌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部作品中,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了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視的生活片段和美好瞬間,以詩歌的形式將其呈現給讀者,讓讀者在詩意中感受到愉悅。
縱觀劉付云的詩歌世界,你會發現這是多元化主題的探索與情感的表達。主題不僅涵蓋了家國情懷、反哺情深、思鄉情愁、悲憫情暖、愛戀情真,還有人生哲理等,充分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
一
我從一棵棵木菠蘿樹上聞見祖國的芬芳/在陽光的照耀下/透出甜蜜清香又飽滿的果肉/那金黃色的木菠蘿/像一棵棵金色的葵花/映襯著大地。(《聞見祖國的芬芳》)
詩人以一首《聞見祖國的芬芳》開啟詩意之旅。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充滿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劉付云出生于粵西地區,他巧妙地運用家鄉的水果木菠蘿作為情感紐帶,將愛國之情和思鄉之情緊緊聯系在一起。
劉付云在詩中將金黃色的木菠蘿比作葵花,形象生動,不僅以木菠蘿的成熟展示了豐收的喜悅,還隱喻著祖國的繁榮和昌盛,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也體現出祖國與人民之間的深厚情感。
二
在《詩迷意悅》詩歌集中,劉付云飽含深情為母親創作了多首作品。如《母親消失在春天來臨的路上》《母愛的燈光》《再寫母親》《扛著鋤頭的母親》等。這些詩意文字散發著濃濃的思念,有母親對兒子的舐犢情深,也有詩人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人間最深沉的母子情交融在一起,于是天地間就奏響了溫婉最動聽的樂章。
母親消失在春天來臨的路上/消失在千百棵苦楝樹花開放的時節/消失在山稔花將競開的嶺岡上/母親,再也不能像我們一樣/欣賞到這又一春天的人間仙境了。(《母親消失在春天來臨的路上》)
母親在春天即將來臨的時候,也就是在苦楝樹和山稔花將要盛開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這個描述非常具有畫面感,在一幅絕美的春景中失去最親愛的母親,那是一種無法言狀的凄美,也表達了詩人失去至親時的深切哀痛之情,讓讀者為之動容,深感難過和失落。
因為深愛,所以情感才愈發深沉。劉付云通過描繪春天的優美景象和母親離去的悲傷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對母親的懷念和哀思。與其說是母親不能和我們一樣欣賞這美麗的春天,其實更多的是因“我們”無法再看到深愛的母親而更加落寞與傷感。
三
在他鄉的風雨路上繼續流浪/注定我越走離家越遠/對田頭村越積越久的思念/早已堆滿我的心頭/像瘋長的春草剪不斷。(《漂泊的路上》)
在20世紀90年代初,劉付云稚氣未脫,就懷揣著夢想遠走他鄉到珠三角尋夢。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卻經歷著常人無法理解的艱辛,當理想遭遇現實的嘲弄時,詩人在困苦與無奈中喟嘆命運中的種種不可抗拒。于是在失意時,他想起在田頭村的無憂無慮,想起田頭村的父老鄉親,想起童年的親密伙伴……沉浮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于是就有“千帆過盡皆是客,洗盡鉛華誰人知”的失落與無助,從而對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以生動的詩句形象地剖析了詩人當年的生存現狀,深刻地描繪了他在失意時的思鄉情感。
從離家的那天開始/我疏遠了家鄉/像被北風吹起的蒲公英/飄得遠遠的/別人把家鄉/當作最溫暖的太陽去懷念/依戀/而我活在親人的夢中/今天是這樣,將來也是一樣。(《家鄉》)
劉付云和許多打工者一樣,對家鄉都有著復雜的情感。是啊,自從離家的那天開始,我們就疏離了家鄉,像輕盈的蒲公英一樣,一旦漫隨風起,家鄉就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故鄉。這首《家鄉》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因為大多數的70后都有過相同的境遇。對于家鄉,是游子們心中永恒的主旋律,飽含著離別的痛苦,尋夢的艱辛,生活的不易和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依戀。
四
我反反復復地對著鏡子照了又照/看見眼窩又深陷了很多/皺紋已長了不少/使我哀嘆著風雨人生的無情/看見自己做著不同的鬼臉/覺得滑稽搞笑/但我怎么也笑不出來/想出重拳把詭異的鏡子擂碎/或讓它刮破我的手指/把隱形的時間染滿鮮血/讓歷史作證/請太陽瞧瞧/這能吞掉人的歲月/多么陰森可怖。(《無題》)
這首《無題》是劉付云寫給張海超的詩,是《詩迷意悅》中最震撼人心的一首詩。我甚至覺得,這首詩是整本詩集中最有力量的精品之作,也是劉付云在詩歌創作中無法逾越的巔峰之作。
劉付云的情感是豐富的,內心是善良的。他的詩歌作品中,我們不乏看到他為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外來務工者發聲,以悲憫的筆觸,為奔忙在生存狹縫中的人群寫下感人的詩篇。在他的詩集中,我們看到了送水工、洗樓工、洗碗工、流水線工人的影子。劉付云最初以打工詩人的身份進入文壇,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創作經驗,所以他更能體會他們的痛苦和無助,以致他以詩歌的美好,渡他們無以言狀的困苦人生。
五
你在貧瘠的土地里成長著/開著卑微淡黃的花/像是農家子弟的我一樣/在異鄉的城市里/表情總得滿面春風地笑對世間事/在別人的眼皮底下迎送著朝暮/說出最好聽的話/背地里卻要精神地努力地/用自己弱勢的手/推開很多的束縛/向一個個充滿夢想的明天挺進。(《花生》)
在《詩迷意悅》詩歌集,劉付云用到最多的修辭手法就是隱喻,通過含蓄而深刻的意境,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也提升了其藝術價值。
在《花生》這首詩里,詩人把外來務工者隱喻成花生,因為生長在農村,就像盛開在貧瘠土地上的小黃花一樣,血液里都涌動著卑微。劉付云通過詩歌的力量,鼓勵他們要保持春風般的笑容,勇敢地面對世間的種種挑戰,像花生一樣,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詩迷意悅》中,劉付云通過詩歌的形式將自己的情感真摯地傳達給讀者。這種真摯的情感表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也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和情感共鳴,讓人們感受詩意的深度與魅力,在品味中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關注。
作者簡介:
黃小霞,筆名詩姬、林楓,廣東龍川人,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理事、南沙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全國各級報刊,出版個人散文集《最美的遇見》《六月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