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青年作家走進廣東文學館”活動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舉行
更新時間:2024-05-05 來源:廣東作家網
5月4日,在五四運動105周年之際,廣東省作家協會舉行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文學館開館系列活動之“青年作家走進廣東文學館”活動。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出席活動并講話,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蘇毅,黨組成員、秘書長劉春出席活動。65名來自青年文學粵軍方陣的青年作家和省作協青年干部參加活動。
座談會現場
當天下午,舉行了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座談會。青年作家、省作協青年文學工作者代表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的最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青年,灣區與未來”主題,結合自己的文學創作經歷和文學工作實際,交流心得體會、暢談成果收獲、暢想未來目標。座談會由省作協文學部主任魏微主持。
張培忠出席活動并講話
在座談會上,張培忠代表省作協黨組向全省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問候,向參加活動的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的最新重要指示精神。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們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自2019年開始,省作協連續五年組織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進行學習座談交流。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文學館開館的第4天,在這里召開這樣一場座談交流會非常有意義。廣東有悠久的歷史和近2000年文學發展的脈絡,無論是本土的還是新來的廣東青年作家,在數量和質量上引人注目,在全國范圍內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令人欣喜。這是幾十年來所沒有的景象。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廣東文學的自信心,增強廣東的文化自信、文學自信。
座談會現場
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盼,張培忠對全省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提出幾點寄望。一是有理想,堅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指導實踐、推動創作,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二是敢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走正道,只有立足于“國之大者”“省之要者”,著眼于更高目標,才能真正寫出精品力作。三是能吃苦,堅持犯其至難,圖其至遠。一定要立更高的追求,下更苦的工夫,沉下去、扎進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慢工出細活,吃透廣東這片文學富礦,用文學展示新時代新征程的精氣神。四是肯奮斗,堅持用一輩子的努力來兌現對文學的承諾。要展現大格局大氣象,時刻提醒自己,立志成為一名真正有作為的作家。
魏微主持會議
最后,張培忠用一首詩勉勵全省廣大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
千年白鴈歸何處,
五載巨輪上征途。
融通天下尋常事,
滄海橫流看日出。
參觀廣東文學館
座談會后,與會人員在廣東文學館“文學小劇場”共同觀看了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廣東文學館(廣東文學院、《作品》雜志社)主辦,先生劇社協辦的原創話劇《先生來了》。當天上午,參會青年作家、青年文學工作者代表參觀了廣東文學館。
參加座談會人員合影
精彩發言集錦
黎衡(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89藝術風尚》記者):今天參觀收獲很大。廣東文學館日夜奮戰,從構想變成現實,建設過程就像青年做派,直接而高效。我們堅持用變革精神、世界眼光,廣東青年作家將會有非常大的作為。
馮娜(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得者):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在廣東文學館感受歷史傳承和嶺南文脈,我備受激勵。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像展覽中魯迅先生所說,“愿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李德南(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廣東文學館開館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讓我們有新文學空間,更好地了解廣東歷史文脈,傳承嶺南文化,向文學前輩學習。二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廣東文化,感受歷史的積淀。祝廣東文學巨輪乘風破浪,走向世界!
唐詩人(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灣區青年作家要有世界的視野,同時也要有一種重新回到地方的情懷;要以文學繪圖的思維讓寫作“落地”到大灣區,從“白鵝潭”出發重新講述灣區故事、中國故事;要創造灣區敘事,重構中國文學的地方感與世界性。
李銜夏(清遠市作協主席):大灣區文學既要看重南海,也不能忽視南嶺,大膽創新、煥發活力。灣區青年作家可以在廣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并把文學作為心靈歸宿,與之一生相伴,寫出廣東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扛鼎之作。
王金芝(省作協創研部一級主任科員):廣東文學館讓我們了解從歷史悠久的嶺南如何成為青春活力的大灣區,為我們展示了完整的、立體的、站在新文學起點的灣區文學。新質生產力為灣區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需要廣東青年作家、文學工作者去不斷發掘和發展。
沈怡潔(省作協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省作協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的各項活動,讓我收獲知識、也收獲成長。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挺膺擔當。增強學習提高,善于挺膺擔當。找回干事激情,樂于挺膺擔當。要讓青春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中大放異彩。
劉瀟洋(省作協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自入職6年來,我專注于廣東文學館的建設工作。看著它從無到有,而我有幸參與其中,倍感光榮。廣東文學館從藍圖變現實,我認為因為一是有高度的責任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二是工作團隊人員團結協作、省作協領導親力親為。
謝園園(廣東文學館(廣東文學院、《作品》雜志社)專業技術十級崗):廣東文學館不僅提供了一個收藏、展覽的場所,更是集研究、教育、閱讀、交流、創意活動于一體的文學殿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學生產中,利用灣區的地緣優勢拓寬視野,為青年作家的創作發展助力!
李碧梅(廣州出版社副社長):粵港澳大灣區是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城市群,灣區文學不僅表達思想和情感,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世界與心靈的橋梁。我們期待廣東文學館進一步發揮作用,推動廣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肖群芳(清遠市清新區濱江中學教師):參加今天的活動,讓我更加感受到省作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作為省作協一名普通會員,今天參觀廣東文學館,感到非常有意義。廣東文學館在廣東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愿繼續為廣東文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林培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青年學者):白鵝潭在廣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時代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大家因為文學而歡聚在白鵝潭灣區藝術中心。青年、灣區、未來,是三位一體,希望在座的青年作家能踏實寫作,為灣區文學的未來編制美好的圖景。
安然(花城出版社責任編輯):當下青年作家的成長離不開發表、出版和獲獎。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創作者堅定的創作信念,持之以恒的創作行為,需要創作者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需要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