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讓魯迅與筆下人物對話!話劇《先生來了》亮相廣東文學館
更新時間:2024-05-03 作者:戴雪晴 吳偉洪來源:南方+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5月2日下午,話劇《先生來了》在廣東文學館文學小劇場拉開帷幕。該演出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廣東文學館承辦,先生劇社協辦。
《先生來了》首度來到廣州,同時也是廣東文學館首場上演的劇目。它以魯迅先生為主人公,講述陷入人生低谷的魯迅,如何打破沉默,發出吶喊,并創作出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的故事。
四位演員飾演十七位人物
《先生來了》由魯迅長孫周令飛擔任顧問,由董明、崔俊、張鈺晨、許文龍擔任主演。其中,董明還是該劇的導演、制片人。有意思的是,劇中先后出場的十七位人物,都是由這四位演員飾演的。
此外,該劇將中國戲曲傳統的鑼鈸镲以及常用的大堂鼓、小堂鼓、磬、琵琶,與西洋打擊樂手碟、非洲果殼搖鈴等樂器進行融合,由現場樂師進行演奏。
舞臺則別出心裁地采用了“現場拍攝、即時放映”的方式來呈現。例如,在“魯迅”背對觀眾靜坐時,另有一臺相機實時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并將之傳輸到大屏幕上,為觀眾帶來多維的視聽效果。而舞臺道具則十分簡樸,僅靠一張八仙桌、幾條長凳和一把椅子,便完成了多個場景的切換,頗具實驗性。
小劇場生動演繹魯迅形象
舞臺中央,董明蓄著標志性的胡子,剃著平頭,身穿深藍色的長衫和黑色布鞋,舉手投足、眼神語氣都與人們記憶中的魯迅形象十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他還飾演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狂人”,“這樣的安排能將魯迅的內心世界更敞亮地展示在觀眾眼前”。
隨著劇情的推動,阿Q、閏土、孔乙己、楊二嫂等角色踏著鼓點輪番登場,迅速帶領觀眾回到熟悉的文學場景。“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 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等經典段落響徹劇場,將演出推向高潮,觀眾掀起了陣陣掌聲。
“小劇場的演出形式,讓我迅速代入了魯迅的情感。”演出結束時,來自廣州的鄭女士仍然沉浸在劇情中。她介紹,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古籍修復師,平日很少接觸現代文學作品,這部《先生來了》點燃了她閱讀魯迅作品的信心,“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它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董明告訴南方+記者,作為不折不扣的“魯迅迷”,他深知魯迅作品的復雜性與深刻性,這次創作的難度在全國話劇界,幾乎人人皆知。自2019年起,主創團隊似乎把該走的彎路都走了,直到讓魯迅與其筆下人物對話的點子突然閃現在董明的腦海。“《先生來了》以魯迅本人作為全劇的主角,用強烈的代入感,來引發觀眾對魯迅先生的理解和再認知。這是很新的創作思路。”他說。
至于為什么劇名叫“先生來了”,董明解釋,這個劇名有三重含義。一是當年困在“鐵屋子”里的魯迅來了,他來到了歷史的大舞臺,寫出了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二是希望魯迅的形象和故事,能夠更多地來到當下的舞臺;三是希望能夠成為傳播魯迅文化的“先生”。
據悉,5月4日,廣東文學館將繼續上演《先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