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開放首日即爆滿,約不上?先看看廣東文學館亮點秀
更新時間:2024-05-02 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
廣東文學館是廣東省級重大標志性文化工程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學大本營,集收藏、展覽、研究、教育、閱讀、交流、創意活動于一體的文學殿堂。
推出三大光影 創新文學展陳
廣東文學館發揮優勢,聚集資源,推動數字賦能文學,建設智能化、科技化、數字化的文學場館。通過實物展示、人物雕像、數字藝術光影空間、行浸式紗幕光影秀、數字互動卷軸、粒子動畫新媒體演繹、書模識別互動、數字舞臺劇、大型視聽互動空間、時代窗景小劇場、大型機械矩陣屏劇場、全景沉浸式劇場、柱體流水屏查詢裝置、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多媒體藝術矩陣、老放映機互動裝置、景觀虛擬漫游空間、紗幕微電影演繹、數字聯動相冊、立體光影秀、沙畫視頻、電子書庫等方式,務求實現文學之美與科技之炫的完美結合。
1.三屏聯動、裸眼3D視頻《尋》
序廳以“尋”為主題,巧妙地結合舞蹈、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借助三屏聯動與裸眼3D技術,營造獨特的劇場感,形成觀眾和左右屏人物“對影成三人”的沉浸式效果。視頻引領觀眾開啟文學之門,思考“文學三問”,即“文學何用、作家何為、廣東何如”,在文學的世界中追尋文化、歷史和人生價值的真知與答案。
2.沉浸式全景環幕視頻《風起嶺南 潮涌灣區》
“香飄四季——廣東當代文學”展廳通過環繞式全景包裹影像,配合全方位的立體聲效,將珠江的四種形態和南粵的風物風俗相結合,用5分鐘時長展現廣東文學2000多年的發展脈絡和歷史成就,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廣東文學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3.立體光影秀《在廣州》
“魯迅家”展覽廳結合光影立體成像系統、地面互動等先進技術手段,采取光影加魯迅金句的方式,以5分鐘的時長再現1927年魯迅與許廣平在廣州工作、生活、創作的“柔軟而浪漫”的記憶,傳播魯迅文學精神。
打造七大展廳 講好文學故事
1.“海上明月——廣東古代文學”展廳
展覽從先秦到清代,廣東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演變歷程。設置“海上明月”數字藝術光影空間、“翰墨融容”行浸式紗幕光影秀、“入粵名家”數字互動卷軸等多媒體展項。
2.“破浪以飏——廣東近代文學”展廳
展覽從晚清到新文化運動前夕,廣東文學放眼看世界、守正創新以圖自強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成就。設置“破浪以飏”粒子動畫新媒體演繹、“文游四海”書模識別互動、“文以新民”數字舞臺劇、“視聽廣東”大型視聽互動空間等多媒體展項。
3.“鐵火新生——廣東現代文學”展廳
展覽自1915年新文化運動至1949年,廣東文學伴隨著中國革命、民族進步而發生新變、領潮爭先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設置“朱墨風華”時代窗景小劇場、“延河洗禮”大型機械矩陣屏劇場、“自制文學報”數字報刊等多媒體展項。
4.“香飄四季——廣東當代文學”展廳
展覽展出1949年后廣東文學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網絡文學等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文學組織建設、新時代文學發展的新業績;設置“芬芳園地”大小屏聯動、《三家巷》互動劇場、“南國故事”查詢屏、“熱土熱血”翻書互動、“珠江潮歌”屏幕互動、“悅讀南粵”插卡互動、“文學輕騎兵”旋鈕互動、“文學爭鳴”查詢屏、“文以紀實”圖片輪播、“網文云游”流水屏信息查詢、“花繁果碩”播放屏、“文學細數”文學大數據可視化平臺等多媒體展項。
5.“中流自在——港澳臺僑文學”展廳
展覽分“文匯香江”“濠鏡風流”“寶島粵聲”“四海唐風”共四個部分,展示港澳臺僑文學發展成就;設置“俠行香島”多媒體藝術矩陣、“紫荊花開”老放映機互動裝置、“澳門行吟”景觀虛擬漫游空間、“鄉情歸曲”視聽裝置等多媒體展項。
6.“魯迅家”展覽廳
展覽分“與子偕行”和“薪火相傳”兩大部分,展出魯迅與許廣平從相遇相知到結為伴侶的革命歷程、文學成就和魯迅在粵文學活動、創作成果,以及許廣平、周海嬰傳承魯迅精神的先進事跡;設置“兩地書”紗幕微電影演繹、“相濡以沫”數字聯動相冊、“魯迅文學作品中的親情、愛情、家庭”投影、“許廣平保護魯迅著作”沙畫視頻等多媒體展項。
7.臨時展廳
一樓設置臨時展廳,用于文學專題展覽。開館之際,舉辦“一代風流——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七十周年展”,展示在黨的領導下廣東省作家協會70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業績。
十大珍貴藏品 賡續文學精神
?魯迅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大陸新村使用的茶幾
?許廣平離家時攜帶并伴隨其與魯迅組建家庭的行李箱
?歐陽山《自傳》手稿
?蒲風20世紀30年代日記
?黃谷柳戰地日記、戰地照片
?蕭殷《關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手稿
?梁信《自序》手稿
?茅盾為于逢《無產者》題字
?巴金致于逢的信
?路遙發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前后致謝望新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