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周令飛談“魯迅家事”:用生活細節還原一個真實、有溫度的魯迅
更新時間:2024-05-02 來源:廣東作家網
5月1日下午,魯迅的長孫周令飛作客廣東文學館,與韓山師范學院文傳學院教授劉文菊、羊城晚報文化副刊部副主任吳小攀一起暢談“魯迅家”展覽廳布展經過及魯迅家事。
嘉賓暢談現場
三位嘉賓暢談了廣東文學館“魯迅家”展覽廳布展及魯迅家事。圍繞“家”這個關鍵詞,周令飛先生談到“魯迅家”展覽足足籌備了24年,2000年他開始整理祖母(許廣平)遺物,為了傳承、傳播祖母的遺志,有了設立這個展覽的設想,在全新的物理空間里打造一種生活狀態的家的感覺,通過在廣東文學館建一個“魯迅家”,營造溫暖的家,目的是為了讓魯迅“回家”。同時也是為了傳承一種情感、一種文化、一種責任、一種家國情懷。
“魯迅家”展覽廳
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
劉文菊說,她走進“魯迅家”展覽廳,一眼就注意到魯迅年輕時的照片:“西裝筆挺的魯迅英氣逼人,很帥,眼睛特別亮。”
周令飛介紹,這張照片拍攝于日本,比較少見。“這也是這次展覽跟別的展覽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用了很多原來不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擺件,努力復原當年魯迅真正的生活場景,呈現一個真實、有溫度的魯迅。”
在吳小攀看來,真實的魯迅幽默、風趣,具有非常高的審美修養,“但是大家對魯迅的普遍印象就是一個戰士,橫眉怒目,每天都很嚴肅。其實,他有更日常更豐富的層面。”
廣東文學館“魯迅家”展廳一角
對此,周令飛深有同感。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繼承了魯迅“搞怪”的基因。據作家蕭紅在回憶錄中記載,魯迅笑聲非常爽朗,“隔著三間屋子都能聽到。”她經常去魯迅家,有時會和許廣平一起做飯:“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明朗的魯迅先生的笑聲沖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
周令飛想把“魯迅家”展廳打造成一個有家庭溫度、家族記憶、家風傳承、家國情懷的地方。魯迅曾使用過的茶幾、見證魯迅和許廣平愛情的行李箱、七十年前許廣平家中的沙發、周海嬰鐘愛的“基輔牌”相機……所有展品都被賦予了滿滿的“家”的味道。
“展廳里還藏有很多細節和故事,等待人們去挖掘。我們過去看到的魯迅基本上是放在展廳墻上的,但是這次我們把魯迅放在一個‘家’里。”周令飛表示,希望人們從魯迅的內心去挖掘他,挖掘他的性格,還有他文字背后的溫度,從而走近一個真實的魯迅。
從相遇相知到相濡以沫
很多人疑惑為何“魯迅家”的展覽廳要放在廣州?在周令飛看來,這個問題不成問題,因為廣州就是許廣平的家,也是魯迅的家。
廣東文學館“魯迅家”展廳的布置充滿家的溫馨
“許廣平是很偉大、很了不起的一位女性。”周令飛說許廣平去世后,不僅把自己的有形資產全部“裸捐”給國家,甚至立下遺囑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
“所有熱愛魯迅的人,都要感謝許廣平。從事魯迅研究的人更應該感謝許廣平。”劉文菊表示,許廣平也是現代文學史上非常獨特的存在。她從嶺南的仕宦之家出走,接受五四思想的啟蒙,經受新文化運動風暴的洗禮,踐行女性自我解放和獨立精神的她,在與魯迅并肩戰斗和共同生活中迅速成長。
魯迅和許廣平之間的情感,是“魯迅家”展覽廳的一大亮點。在光影交錯的情感劇場中,再現《兩地書》浪漫的書信意境,見證魯迅與許廣平從相識、相交、相知、相戀,到相濡以沫的心路歷程。“相濡以沫”互動展項則用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講述魯迅與許廣平“十年居上海”的生活日常。
除了魯迅和許廣平之間情感的展現,此次“魯迅家”展覽廳展出了大量許廣平個人的物件、服飾和手稿,展示了這位勇敢、獨立的現代女性的一生。
重新思考“家庭溫度”
“一般來說,中國最小的單位是家庭,隨著社會進步,家庭的意義似乎被逐漸弱化,我們對于家庭的重視程度好像也越來越不夠。”周令飛說,“我一直想問,人們感覺自己家庭的溫度是幾度?我自己的家庭溫度是‘中溫’。”
吳小攀指出,人文界關于魯迅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宣傳往往以社會視角切入,而忽略家庭的視角。家庭溫度背后也是魯迅人生溫度的體現。
廣東文學館珍藏的許廣平的行李箱
周令飛表示,在這個家里,魯迅和許廣平是相互“平視”的關系,兩人共同創造了一個“溫度適宜”的家庭。“如果說木制的旅行箱代表了他們一路漂泊,那‘中西結合’的茶幾則代表他們最終組建了安定的、日常的家,這很有象征意義。如今這兩者在文學館里交融,讓我感動。”他說。
“我希望展廳是多維的,是在觀眾身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當我們只關注物質的繼承,而比較少談論家庭精神層面的意義時,或許我們需要思考——魯迅和許廣平在當代能夠召喚出一種怎樣的家庭觀念?”周令飛說。
“這個家包孕著一股力量。”劉文菊說。觀賞展廳所展示的茶幾、沙發等家具,觀眾能夠從這些溫馨的細節中感覺到一種內在的力量。
活動最后,周令飛先生還特別為將于5月中旬正式推出的吳小攀的新書《1927,我是魯迅,我在廣州》做“廣告”,認為這是對還原“真的魯迅”的一次有益嘗試,他還即興朗誦了書中片斷。
延伸閱讀
周令飛
周令飛生于1953年,魯迅長孫,周海嬰長子。現任魯迅文化發展基金會會長兼秘書長、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北京語言大學魯迅與世界文化研究院院長、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另任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組委會主席、國際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同濟大學魯迅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魯迅中學、上海市魯迅中學、海南魯迅中學、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紹興市魯迅小學名譽校長等。歷任攝影記者、美術編輯、影視節目策劃編導、國際大型文化活動制作人等。
近20年來,主要從事魯迅傳播與普及的文化公益工作。著有《三十年來話從頭》《夢幻狂想奏鳴曲——大陸舞臺藝術40年》等,策劃與主編《魯迅家庭大相簿》《鏡匣人間》《魯迅的藝術世界》《魯迅是誰》《魯迅影像故事》《魯迅社會影響調查報告》《魯迅大全集》《歷史的“暗室”》《魯迅零距離》《漸遠漸進——魯迅“立人”思想啟示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