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啟航”,激蕩嶺南文化新浪潮
更新時間:2024-04-29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4月28日,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于一體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正式啟用。作為廣東省級重大文化標志性項目,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形似巍巍巨輪,正從珠水之濱啟航,激蕩起嶺南文化的新浪潮。
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嶄新地標,文脈傳承,生生不息。近年來,廣東加快推進新時代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各地因地制宜打造重點文化地標。廣州市文化館新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深圳美術館新館、珠海金灣藝術中心、佛山粵劇院等一批文化新館建成開放,高品質藝術大展、群眾文化活動接連不斷,成為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加油站、打卡新地標。如今,隨著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啟用,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全面展示近現代中國美術、廣東美術的輝煌歷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向公眾呈現廣東豐厚的非遺“家底”,廣東文學館全景式展示廣東文學的瑰麗氣象與深厚底蘊,三館共同組成嶺南“文化巨輪”揚帆啟航,必將為文化強省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公眾文化休閑的時尚名片,詩意棲居,人人可及。在設計之初,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就秉承“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新空間。比如,場館前面的沿江馬路將建筑與珠江隔開,最終經過各方研究和努力,馬路從建筑物的地下通過,建筑前面打造親水平臺,使之成為市民濱水休閑的公共文化空間。如今,親水棧道從江邊綠化帶延伸貫通至館內,飛虹廊橋、共享藝術大廳等將三大展館連為一體,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不僅僅是“看展”的好去處,更憑借“高顏值+新服務”的特色,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客廳”,讓公共閱讀服務和全民藝術普及切實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人文灣區建設的生動縮影,灣區同心,文化共融。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交流日益深入,一批根植嶺南、立足灣區、面向國際的文化品牌活動日益壯大: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掀起灣區文藝新風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匯聚世界音樂精英,廣州三年展、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深港澳數字設計三城展等品牌不斷擦亮……事實已充分證明,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根與魂,以文化藝術為橋梁,推動灣區交流、中外對話,正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強勁動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擔負著獨特的文化使命,而作為“灣區交流的會客廳”,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啟用,正徐徐展開一幅灣區文化共融、國際文藝交流的生動圖卷。
珠江活力奔涌,嶺南文藝熱風撲面而來。當我們聚焦珠江之濱、鵝潭放歌的時候,我們真正聚焦的是什么?是嶺南文化的標志地,是大眾休閑的目的地,更是灣區交流的會客廳。此刻,帶著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對更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啟航,這艘文化巨輪孕育著無限新的可能——它從嶺南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駛來,正乘風破浪,駛向天高海闊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