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林迎 | 山海有愛 桑梓情深
——散文集《長江之瀾》序
更新時間:2024-04-17 作者:林迎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元旦過后不久,陽西的何婉苑(筆名為長江瀾)給我打來電話,希望我能為她的書作序。我聽罷即對她說,當然可以,不過你可要把《愛在蠔鄉》放進去啊。“有的!”她說。經過約莫一個星期的準備,一本散文集雛形《長江之瀾》交到了我手中。集子并不厚,收入作品四五十篇。瀏覽一篇篇文稿,我很快被其中靈秀優雅的文字所吸引。
清新的意境濃濃的鄉愁,這是作品留給我最深的印象。翻閱“鄉愁如酒”一輯,我感到作者的概括是中肯的,文中營造出的氛圍如“酒”般濃重、醇厚。首先吸引住我的,當然是列在卷首的《愛在蠔鄉》了,該文由“無瓣海桑家族”中一枝“紅樹”而引起獨白,進而講“紅樹林”的故事,講自己家族的淵源,講“愛情樹”的掌故,同時講樹和人的精神,最后而歸結到“生態美”的實現:“萬畝紅樹林筑起‘海上長城’‘中國蠔鄉’生態美產業旺”,瀏覽美文,作者娓娓道來的,分明是一首詩:濃妝淡抹總相宜;也宛如一幅融合于大自然的山水畫:一行白鷺上青天。看完文稿,我讀到了作者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情系家鄉、傾情生態文明的優美故事。
與鄉情息息相關的是親情。在“煙火人間”一輯中,作者把對親人的懷思提升到了至善的境致。《村莊·二姆》是一篇很有特色的紀實散文。婉苑揭開記憶之幕,描寫了微不足道、無聲無息,安靜得像植物一樣的二姆。在這里,親情和人性之美,于作者筆下顯得格外感人。再看《家的路》,其所展示的是作者每次回家時母親的審視、憂慮與期許等意象。為了彰顯心目中的“母愛”,她又寫了《當我成為母親》《女兒,這世上最好聽的名字》等。
濃濃的生活氣息,善于展示人生之歷練與哲理表達,這是作品集留給我的另一印象。“時光搖曳”一輯的題目起得空靈而多姿,也十分準確。這種對青春的懷念及涌現出的成長記憶,更明顯的是關于作者對文學的愛好與辛勤付出。如《我的青春我的文字》,便是最形象的事例。
當然,婉苑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早期家庭生活貧困,她較早地融進了社會,艱辛的打工生涯,使她對社會與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但也恰恰是這一點,為這位有志氣的寫作者積淀了豐厚的生活素材。
先寫景而再寫人,先地方風情而再寫人的精神,因而婉苑筆下反映的鄉情往往是立體的、流動的,也是富于現場感的,這種風格體現在婉苑所寫的傍海漁村《南山海》上,顯得那樣和諧。在這里,作者著力寫了比“十里銀灘”還要寬廣的“二十里銀灘”及其周邊的漁文化、海文化,讓古老的文明、山海的風情表露無遺。當然,作者在表現家鄉風情中,不僅親切可以捉摸,而且還是全方位的。譬如作者在書寫了《程村蠔,絕不可辜負的天下美食》《陽西魚祃,從大海飄出香艷》等,就讓這與故鄉情懷相連的“色、香、味”相融在一起,并成為美麗鄉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
由于多年來的筆耕不輟,且善于博采眾長,作者的語言已形成既清新又成熟、既幽默又純樸的風格。譬如富于詩情畫意的《四月,想起那個叫徽音的女子》,“淡淡的云,輕輕的風,飛花入夢,閑愁似水……這樣的季節,唯有四月。”寥寥幾筆,即為一位風華絕代,一位集才氣與美質于一身的女子營造好了出場的氛圍。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頗有觀賞價值的散文集,既有一定藝術性又洋溢著濃厚生活氣息,讓人讀后難以忘懷。婉苑擔負著陽西縣作協主席一職,她始終筆耕不輟,并取得累累碩果,這次結集出版成書,便是贈給家鄉人的一份厚禮。祝福婉苑文友,愿她為時代譜寫出更新更美的華章!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陽江市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