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家魏微講授《現代視野中的文學價值建構》
更新時間:2024-04-16 來源:文學客家(微信公眾號)
4月12日下午,第五期“文學客家”大講壇在嘉應學院百年紀念大樓107報告廳舉行,邀請作家魏微主講。活動由梅州市文聯指導,嘉應學院文學院、梅州市客家文學院、梅州市作家協會主辦,梅州日報副刊部協辦。此次大講壇采取對談的方式,由嘉應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張勁松與魏微老師對談。活動由嘉應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冉正寶主持。梅州作家代表、嘉應學院文學院師生共200余人參加。
魏微現任廣東省作協文學部主任,1994年開始寫作,迄今已發表小說、隨筆200余萬字。作品曾登1998、2001、2003、2004、2006、2010、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第四屆馮牧文學獎及各類文學刊物獎。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意、俄、波蘭、希臘、西班牙、塞爾維亞等多國文字。
對談從魏微長篇小說《煙霞里》主角田莊的出生時間講起,繼而引出魏微對自身文學創作經歷的回望。她回憶道,童年生活在特殊的年代,從小便廣泛閱讀課外書,高考失利后受張愛玲、蕭紅等作家的影響,開始嘗試寫作,向淮陰市文學雜志《崛起》投稿成功后發表了三部小說,后于1995年參加北京師范大學作家班,輾轉北京、南京等地學習深造,之后調到廣東省作協工作。在講述過程中,魏微針對青年學生如何寫作這一困惑,指出可以通過模仿喜歡的作家作品學習語言、結構、節奏、技巧等,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累積、調整和突破,最終擺脫模仿的影子,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面對關于對故鄉的印象及其影響的提問,魏微談起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回鄉港臺人士對自身觀念的沖擊,在多地工作生活的經歷也對文學創作產生了極大影響,如《煙霞里》主人公田莊的生活史,部分取材于她的個人生活,有自己影子的投射。她還提及寫作時有在一旁擺上《紅樓夢》《圍城》等經典作品的習慣,產生強大的精神引領力和驅動力。此外,魏微還講述了70年代西方現代派小說對自身寫作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以現代意識介入小說創作,凸顯小說的現代性和人性表達,努力構建具有鮮明特點和精神特質的文學世界。在廣泛、深入閱讀西方文學之后,重新回到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習經典語言,平衡中外文學對自身創作的影響。隨后,魏微強調了讀者對寫作者的重要意義,指出文學價值的體現不在于銷量和獲獎,而在于讀者支持的感動,受讀者喜歡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
在接近兩個小時的講授中,魏微分享了文學的經驗之談,結合幾十年的創作實踐心得和經典文本,用現代意識、現代視野、現代思維審視當下文學現狀與問題,以辯證眼光評析文學與成長、人生的內在關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講解三者之間互為交叉、互為作用、互為支撐的關系,從而實現建構文學價值體系的目的。講授融實踐、思辨、指引于一體,對成熟作家、青年作家尤其是大學生文學愛好者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自由交流環節,魏微就創作瓶頸突破、網絡小說套路化、如何學好語言等問題,與在場師生、作家代表進行熱烈互動和探討,“不要為了寫作而去刻意體驗生活”“文學創作更需要感性表達”“內容、思想包含在語言中”等觀點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大講壇立足現代視野,闡釋了文學價值的建構方法、路徑和意義,引起了現場聽眾的強烈共鳴,起到有力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