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中國散文詩之鄉系列活動—— 汕尾市散文?詩學會捐資為“紅軍八角井”立碑
更新時間:2024-04-01 來源:汕尾市散文詩學會
2024年3月26日,“紅軍八角井”立碑暨“紅軍洞”刻字開工剪彩儀式在汕尾市海豐縣大湖鎮大德村舉行。汕尾市散文詩學會顧問柳成蔭、會長侯潔春、副會長王心潔,汕尾市研學旅行學會秘書長李鵬飛,海豐縣文聯主席邱潤菁,大湖鎮黨委書記李麗旋、副書記陳柳池、宣傳委員柯曉平,新德村兩委干部、新德村委大德小組、新德村村民、媒體記者等30多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中,李麗旋書記發表致辭,她感謝了汕尾市散文詩學會對本次活動的高度重視與傾力相助,又講述了紅軍八角井與紅軍洞的故事。她表示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強化革命遺址保護制度化建設,以紅色資源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讓更多的公眾感受革命精神和紅色歷史文化魅力。侯潔春會長介紹了紅軍八角井立碑與紅軍洞摩崖雕刻籌備的情況。柳成蔭老師與李麗旋書記共同為“紅軍八角井”揭碑。
據悉,大德村歷史文化深厚,尤其在革命戰爭時期,大德村村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較大貢獻。施粗眉、施水亮等一批革命戰士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革命歷史。1928年5月3日,紅二、紅四方面軍攻打海豐失利,趙自選隊長在戰斗中犧牲,部隊轉移中有13名戰士留在大德村養傷避險,為防止敵人搜捕,村民們把戰士送到大德山的一個山洞里養傷。村民們冒著被敵人殺頭的危險,千方百計地往山上送水送飯。半年后大德村農會、赤衛隊秘密籌資捐物造了一只船,把12名紅軍戰士送往香港,成功脫險。為了紀念這段難忘的歷史事件,人們把給紅軍打水用的井稱為“紅軍八角井”,把養傷避難的山洞稱為“紅軍洞”。2019年,大德村被評定為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
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讓后人銘記這段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汕尾市散文詩學會捐資為紅軍八角井立碑,并協助大德村籌資為紅軍洞刻字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