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作家活動周”第2期活動舉行陳崇正長篇小說《歸潮》改稿會
更新時間:2024-01-22 來源:廣東作家網
2024年1月20日上午,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和潮州市委宣傳部主辦,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學院、潮州市文聯協辦的陳崇正長篇小說《歸潮》改稿會在花城文學院二樓花城禮堂召開。這是省作協“作家活動周”第2期系列活動之一。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蘇毅,潮州市文聯主席程小宏,廣東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文學部主任魏微出席改稿會。改稿會由花城出版社社長、《花城》雜志主編張懿主持。
長篇小說《歸潮》是作家陳崇正以小說形式對潮州精神圖景的一次深情致敬。作品圍繞著陳崇正虛構的僑鄉碧河鎮陳氏與林氏兩大家族的歷史情誼,講述了從“八二風災”到當下的三代潮汕人的“歸潮”歷程,展現了潮汕人的家國情懷和奮斗精神。
張培忠指出,近年來,省作協從“改革開放再出發”深扎創作活動中總結出寶貴經驗,開了多場改稿會,效果很好,今天的改稿會陣容強大,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中肯和重要的意見,受益匪淺。長篇小說《歸潮》展現了潮人既走向世界,又堅定回歸故土的精神追求,展現了文化自信;《歸潮》書寫韓江文化,豐富了潮汕文化的文學面貌,是一部有價值的作品。一是主題的價值?!俺薄贝淼募仁浅鄙袒氐匠敝?、回到廣東、回到中國,又表現了近年來留學生歸國的“浪潮”,小說主題不要只局限于“潮州”,要體現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二是地域文化書寫的價值。以往對珠江文化的書寫很充分,但對韓江文化的書寫還比較缺乏?!稓w潮》不應只寫潮州,要有對韓江文化書寫的自覺。他提出,陳崇正要梳理吸收改稿會上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修改作品、打磨精品,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家與國、孝與忠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小說敘事動力和作品結構的關系。三是要處理好大場面和小細節的關系;四是要處理好歷史線索和現實線索的關系。?
花城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江學者陳曉明,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林崗,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江學者謝有順,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張燕玲,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韓山師范學院副校長黃景忠,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申霞艷,潮州市作協主席、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花城文學院簽約評論家陳培浩等專家為作品把脈問診。專家們既充分肯定陳崇正的文學創作成績,又圍繞作品的背景、主題、結構、人物、語言、情節等方面深入分析討論了《歸潮》的創作得失,實事求是指出作品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陳曉明指出,潮州文化精細雅致,非常關注生命涵養,是中華文化的獨特風景,所以陳崇正書寫潮州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稓w潮》充滿家國情懷,寫得特別自然,鼓勵陳崇正打磨出富有潮味的文學精品。林崗指出,《歸潮》要以更感性的筆墨再現歷史場景,建議要打磨語言,寫出當時的東南亞風光。謝有順肯定以陳崇正為代表的廣東青年作家群體對小說敘事的改造,開創了全新的文學面貌,同時他借用書法作比喻,指出小說過于流暢和閑筆不足的問題。張燕玲認為,《歸潮》開啟了陳崇正有別以往作品的寫實風格,書寫了歷史感。陳崇正以復調的形式和平視的眼光,重新建構他所認知的百年潮汕歷史。叢治辰認為,《歸潮》完成度較高,建議通過細節的調整強化小說的主題,并為《歸潮》的小說結構提供了兩套修改方案。黃景忠認為,《歸潮》比較好地展現了潮汕人的精神文化風貌,呈現潮汕人作為一群有牢固家國情結的流動族群,搬家不離家,出國不離國的特性。申霞艷建議厘清小說幾處情節的時間對接問題,將“家孝”放置在先,先“家孝”方能“忠國”。陳培浩建議陳崇正充分發揮作為詩人的語言能力,進一步優化語言表述和核心情節。
會上,長篇小說《歸潮》作者、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崇正介紹了作品的創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