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以音樂之名,廣州新年詩會今年又有新玩法!
更新時間:2024-01-15 作者:徐子茗來源:南方+
在一場詩歌與音樂的盛會中,開啟新的一年。
1月14日,由廣州圖書館與《詩歌與人》雜志共同主辦的“幻想的借代——2024廣州新年詩會”在廣州圖書館報告廳舉行。
一年一度的廣州新年詩會,是這座城市里許多熱愛閱讀、熱愛文學的人們開啟新年的儀式感。今年的詩會吸引了上千市民參與,開場前半小時,入口處已排起長龍。
廣州新年詩會創辦于2008年,2014年應邀進駐廣州圖書館,已經成為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廣州這座城市迎接新年的一種特別方式。
詩歌與音樂相得益彰
今年的詩會以“音樂”為主題,選取了古今中外20多首帶有音樂性的典范詩篇,邀請詩人、音樂人、朗誦家等藝術家進行創造性演繹,為公眾展現了一場富有詩意的盛會,以高揚的詩性開啟全新的2024年。
自古以來,詩詞與音樂一直相生相伴,相得益彰。
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都存在著詩歌與音樂互相配合、互相啟發的范例。
在外國詩歌里,同樣是詩與歌同源。歌德的詩給了貝多芬靈感:“歌德的詩使我感到幸福。詩中的語言組成了一個高尚的秩序,仿佛一座用心靈的力量建成的宮殿一樣”。
“正是因為詩歌與音樂的這種關系,本次詩會被命名為‘幻想的借代’,詩歌與音樂相互借代,它們之間產生出來的幻想力,與萬事萬物建立起新的鏈接,為創作者與聆聽者賦予神秘的力量。詩歌與音樂里面的共有幻象始終在擺脫世界的束縛,竭力解放人類的想象力。”廣州新年詩會創始人、著名詩人黃禮孩對2024廣州新年詩會“幻想的借代”做了解讀。
AI來到廣州新年詩會舞臺
用AI現場創作音樂是今年詩會的亮點之一。
音樂藝術家黃紀航致力于探索AI音樂創作,他在詩會上演繹AI創作音樂的成果,同時也展示了AI創作與傳統創作之間的差別,帶來AI與人合作的新風格,令人眼前一亮。
利用AI技術根據古代畫像“復活”的杜甫和白居易來讀詩,也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在AI“復活”白居易后,詩會導演符文瑜還專門請來朗誦家王非與“白居易”做戲劇性對話,寓意著這場演繹并不只是AI的獨角戲,詩歌還是人類心靈的產物。
以音樂之詩來呈現音樂之美
整場詩會以音樂的專業術語作為結構,分為“引子、序曲、呈示、發展、變奏、間奏、再現、終曲”八個部分,就像一首完全的曲子或者詩歌。
除了用科技演繹古代詩人寫的經典詩篇,詩會也演繹了中國當代詩人寫音樂的詩篇。
著名朗誦演員陳波演繹了歐陽江河名作《一夜肖邦》,電影導演盧恒成根據廣東詩人林麗筠的《帕格尼尼隨想曲》創作影像之詩……這些優秀的詩篇,因為舞臺化的演繹而產生了新的視覺效果。
詩會的舞臺呈現了豐富的音樂元素。手風琴青年演奏家林琳演繹了皮亞佐拉的名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冬》;單簧管演奏家李洋與青年鋼琴家周佳佳合作Michele Mangani的《紀念冊》,旋律飛揚;而在周佳佳與小提琴劉鴻宇的伴奏下,青年演員李譯洋通過《致音樂》來致敬音樂家舒伯特,也感染了讀者。
廣州Sing悅女聲合唱團帶來的《裝滿星星的口袋》,同樣令人印象深刻,1月14日正好是該合唱團創建6周年的日子,合唱團指揮顧昕說:“在廣州新年詩會的舞臺上度過這個紀念日,為這座城市插上詩歌的翅膀,難以忘懷?!?/span>
詩歌裝置:廣州新年詩會的藝術探索
本屆詩會還特別設計了“逰·2024廣州新年詩會詩歌裝置”,在廣州圖書館負1層大堂展出。
這個特別的裝置由藝術家徐先鴻(三生)先生主理,是一個2×6平方米的詩性空間,展出了古今中外詩人書寫音樂的截句。
這個會因人的走動而產生旋律的空間,在廣州圖書館吸引了許多讀者駐足欣賞。此外,空間還展出了湖北美院曹悅等藝術家創作的動態作品。
該裝置將持續展至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