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貴子三章
更新時間:2024-01-15 作者:向梅芳來源:廣東文壇
函口所
記得第一次造訪貴子是幾年前的春天,跟隨幾位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朋友去尋訪“函口所遺址”。
事情緣起于《信宜縣志》中的一段記載:“明代中葉,函口僅是一處百戶戍守的哨所,萬歷元年(1573)百戶丁希舜署副千戶,萬歷四年隨高州參將陳璘征羅旁有功,升神電衛,世襲指揮同知,立函口所守御。”文字少而信息量豐富。從這個史料得知,函口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在明朝中期時就建有哨所,所是“百戶所”,但駐守的官員卻是“副千戶”,名叫丁希舜。后來,丁希舜因為跟隨高州陳璘將軍征討羅旁(今郁南縣境內)暴亂瑤民有功升官了,戰事平息后以指揮同知的身份在函口駐軍守衛。經查閱資料得知,神電衛“為明代廣東防御海盜、倭寇侵擾的24個海防要塞之一,隸屬前軍都督府廣東都司,管轄電白、茂名(含今高州市、茂名市茂南區)、信宜、陽江和吳川等縣的治安防務工作。”指揮同知是明代的官名,全稱“指揮使司指揮同知”。據史料記載,“明初,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衛指揮使司,設官如京衛,品秩并同。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可見其重要性很不一般。
春天的大山深處,總是云霧繚繞,我們拍了很多仙境一般的風景照片,但沒有找到要找的“函口所遺址”。
我們沒有找到函口所遺址,卻無意間闖進了一間延續三百多年的太保廟。負責管理太保廟的老伯告訴我們,太保廟是當年負責守衛“函口城”的駐軍首領所建,供奉的是因屢建戰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的陳璘將軍。太保廟在村里存在了三百多年,至今香火不斷,每年過年過節都有鄉親前來拜祭。建筑整體也保存完好,是市一級文保單位。
如今的貴子,依然是兩省(廣東、廣西)三市(羅定、信宜、岑溪)的交會點,信宜的北大門,茂名地區最北的鄉鎮。據有據可考的歷史記載,貴子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的時候,稱貴子堡。“堡”在用于地名的時候讀“鋪”,第四聲,驛站的意思。
貴子鎮的中心是一個叫“中和村”的地方。村子里遺留有好幾座“石頭屋”,那是曾經令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頭疼不已的瑤族人民居住過的房子。村子周圍是綿延的群山,鴨兜山、將軍山、大營坳、十二火灶山、五指肚,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傳說和故事,每座山都那么險峻巍峨,將小小的村莊環繞成聚寶盆的模樣,千年萬年地守護著。繞著十二火灶山盤旋而上的榕大公路,曲折險峻得如同天路一般,拉近著這個邊陲小鎮與世界的距離。
再一次問起函口所的遺址,回答都是早已找不到了,只知道大概位置在某一處的公路旁邊。路過一片稻田的時候,在一個小三岔路口,我依稀看見一個寫著“函口村”的路牌,回頭想仔細確認的時候,卻已經看不見了。同行的曹醒華是貴子人,他告訴我,剛才路過的地方確實就是函口村。
為什么叫函口村呢?這個名字是從函口所演變而來的嗎?也許只有那一座座大山知道了吧。
貴子苦瓜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命運。動物有動物的命運,植物有植物的命運。而苦瓜自然也有苦瓜的命運。長在貴子的苦瓜,又有著跟別處的苦瓜不一樣的命運。
所以,當微友看了我發在朋友圈的“貴子苦瓜宴”的視頻之后,留言問我“苦瓜應該哪里的都一樣吧”的時候,我的回答是“人跟人都不一樣的啦”。然后解釋具體的不一樣,就是貴子苦瓜的個頭特別小,重量只有50克左右,而且每個大小都差不多,小巧玲瓏的樣子看起來很討人喜歡。
關于苦瓜的功效,《本草綱目》這樣記載:“苦以味名,因此得名苦瓜。(瓜)主治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子)益氣壯陽。用于中暑,暑熱煩渴,暑癤,痱子過多,目赤腫痛,癰腫丹毒,燒燙傷,痢疾等。”
當我在那個烈日炎炎的正午,滿身汗水地走進貴子鎮政府的食堂,面對聽說過無數次的“貴子苦瓜宴”時,滿腦子想到的都是與苦瓜有關的故事和場景。苦瓜釀肉、苦瓜釀糯米、苦瓜燜魚、苦瓜炒牛肉、苦瓜腩尾煲、苦瓜燉蛋、涼拌苦瓜、冰鎮苦瓜、脆皮苦瓜、苦瓜涼粉、苦瓜糕、苦瓜汁……一道一道以苦瓜為主角的菜肴送上來,就在某個瞬間,突然就覺得渾身上下清涼無比了。貴子苦瓜宴,簡直做成了苦瓜的“滿漢全席”。
在貴子苦瓜宴上,我不僅嘗到了終生難忘的苦瓜盛宴,還真切地感受到了傳說中的“苦瓜品質”,“不傳己苦與他物”。關于這一點,貴子苦瓜宴成了最有力的佐證。無論是苦瓜腩尾煲、苦瓜燉蛋,還是苦瓜燜魚,肉、蛋、魚都保留了其完整的肥而不膩、嫩滑、鮮美的本色味道,而苦瓜依然是苦瓜的味道,清清爽爽的滿口回甘的苦,有種獨善其身的尊貴,令人難以忘懷。
除了品嘗到期待已久的貴子苦瓜宴,我們還欣慰地目睹了貴子人民的幸福。今天的貴子人民,正靠著這一條苦瓜闖天下。我們在青山環抱的田野上,看到成片的莊稼地里種的都是一排排的苦瓜,大片大片的苦瓜藤上生長著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翠綠色的苦瓜,那是貴子鎮的“富民瓜”,每市斤可賣到20到30元人民幣。據了解,函口一畝苦瓜,產值一般達8至10萬元。特別是自從成立苦瓜基地以來,貴子鎮19條自然村集體年收入多的達100多萬,少的也有十幾萬。貴子鎮的劉軍書記告訴我們,苦瓜產業在貴子鎮的發展勢頭非常好,全鎮種植面積已有1000多畝,他們通過引進上規模的公司來參與苦瓜種植,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更多群眾種植苦瓜,正努力把產業做大做強。談及貴子苦瓜的銷售有10塊錢左右的價格區間時,劉軍書記說賣到30塊錢一斤的都是函口村出產的貴子苦瓜,貴子苦瓜最初被發現與眾不同就是在函口村,那時候大家都稱貴子的苦瓜為函口苦瓜,后來注冊商標時才正式命名為“貴子苦瓜”。味道都差不多,但以函口一帶出產的貴子苦瓜味道相對更苦,個頭也相對更小一些。函口村700多戶群眾3000多人,因為種植苦瓜都基本過上了小康生活。苦瓜現在是貴子鎮重點打造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解決用地難的問題,他們已經將苦瓜種到山上去了,曾經令無數影友流連忘返的秋風根梯田,也正在謀劃春天種苦瓜夏天種稻子呢……言談間充滿了無限欣慰和期許。
就這樣,貴子苦瓜擁有了與其他地方的苦瓜完全不一樣的命運——它要幫助發現自己價值的貴子人民,實現鄉村振興的夢想。
國家工程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就連水資源豐富的南部沿海地區,情況也不容樂觀。以廣東西部地區為例,粵西地區尤其是雷州半島,常常就面臨“守著江河沒水喝”“十年九旱”的水資源困境。與整個粵西地區密切相關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就是中央確定建設的戰略性重大工程。
2022年8月31日,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儀式在貴子召開。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國務院確定2022年重點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規劃從珠江流域西江干流云浮段取水,通過輸水管線沿途輸水至云浮、茂名、陽江、湛江等地,輸水線路總長約477公里,設計流量每秒92.5立方米,年供水量16.32億立方米,工程由1條干線、3條分干線組成。受水區面積超4萬平方公里,惠及2400多萬人,總投資614.56億元,是廣東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影響面最廣的重大水利項目。
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向南輸水的接點站——徐聞縣大水橋水庫視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展節水產業。廣東要把水資源優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盡早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再一次為這項國家工程的順利推進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6月2日,茂名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信宜代表團第三小組活動在貴子舉行,活動內容之一就是視察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貴子先行段)建設情況,聽取工程施工單位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進展情況。該工程的云開山隧洞貴子支洞,坐落在貴子鎮中和村,是整個工程的“棋眼”。
我們到達工程建設指揮部前面的廣場時,粵海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等候在安全通道門口,他們早早就準備好了進入安全通道前要穿印有公司標志的黃色反光馬甲、白色安全帽和瓶裝水。我們按要求穿戴整齊才被允許進入安全通道,通道的一邊是長長的工程簡介展板,公司粵西管理部副總經理張杰一為我們介紹工程整體規劃及進展情況,然后由工程安全負責人陳偉陪同我們參觀。沿著“貴子隧通路”拾級而上,臺階的最上面就是貴子支洞洞口。洞口沒有人,只有一根巨大的黃色送風管圓滾滾地貼著洞壁頂部,正在往洞里送風,工人們正在隧洞里面作業。一路陪同的陳偉告訴我們,這個貴子支洞是連接云開山隧洞日后施工作業的交通隧洞,隧洞全長1868米,最大埋深約910米,是迄今為止廣東埋深最大的輸水隧洞,也是整個工程的先行建設項目……
按照規劃,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將于8年后建成通水。這將是一場漫長的等待,也將是水利人漫長的堅守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