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主動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打造灣區文學評論高地 ——廣東文學評論年會在廣州舉辦
更新時間:2024-01-05 來源:廣東文壇
9月18日,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協辦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系列活動廣東文學評論年會在廣州舉辦。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社長、副總編輯黃燦,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社長、副總編輯胡泉出席并致辭。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委陳昆,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委蘇毅,省作協黨組成員、秘書長劉春出席會議,國內知名評論家、出版家、學者,以及廣東省作家協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相關人員約50名參加會議。會議由省作協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編委會主任蔣述卓主持。國內知名評論家、文學評論期刊主編和學者圍繞年會主題“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灣區文學批評”進行研討發言。
“要立足于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實際,持續推動新時代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睆埮嘀以谥罗o中指出,文學批評作為文學事業的重要一翼,需要齊心協力建設好這塊陣地:一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構建中國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二要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推動“粵派批評”向“灣區批評”升級;三要發揮三地資源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高地。張培忠表示,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為平臺,開展重點文學作品、文藝現象專題研討,粵港澳大灣區名家研究,青年作家研究,既注重歷史傳承、守正創新,又增強文藝評論的在場性、實效性?!痘浉郯拇鬄硡^文學評論》將一如既往秉持學術良知,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繁榮發展作出新貢獻。
“廣東具有優良的文學評論傳統,粵派批評人才輩出,積淀深厚,充滿活力,在中國文學評論版圖中獨樹一幟?!秉S燦表示,近年來,在廣東省作協的有力推動下,一大批反映時代潮流、人民心聲的扛鼎之作應運而生。黃燦在致辭中指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作為省級文化單位,一直以來全力支持全省文藝事業發展。2020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自創辦以來,便在南方+客戶端上開設刊物同名南方號,助力打造廣東文學評論新陣地。為推動人文灣區建設,促進文學藝術合作交流貢獻媒體力量。
“廣東文學評論年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三家單位輪值,共同承接了傳承、團結、聯系廣東文化工作?!焙谥罗o中表示,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作為省級文化單位,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文學、文化、文學批評的報道策劃和宣傳,“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嶺南文化大報的作用,在羊城派打造‘嶺南文化第一端’的基礎上,發出灣區文學評論高質量發展的強音。”
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一直堅持國際眼光和本土意識相融、前瞻視野與務實批評結合,建議加大雜志文學信息量、港澳臺文學評論等方面的文本選登力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創作,擴大雜志的特色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當代室主任李建軍認為,文學批評分為關注藝術性和技巧問題的形式批評、探索文學世界的倫理問題和意義問題的價值批評。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來講,帕寧和丹納的價值主義文學觀,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從批評典范上設計特色欄目,通過跨越時空、界限,批評家的批評風格、文本特色、批評鋒芒等經典的文學批評介紹,向讀者傳播批評的方向與標準。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廣州大學特聘教授陳劍暉認為,“灣區批評”是“粵派批評”的延展和整體升級,也是“粵派批評”的再出發,具有多層的肌理和多重共生的理論內涵:一是歷史文脈的傳承;二是介入現實、同頻時代;三是未來召喚與愿景。他提到,“灣區批評”應在四個方面建構自己的理論話語:其一,前沿與先鋒的姿態。其二,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批評品格。其三,現代主體性建構。其四,灣區批評要建立自身的批評話語體系。
暨南大學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主編賀仲明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灣區文學批評”這個主題既應該是對大灣區文學批評的要求,也應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的辦刊目標。他提到,既要立足于本土現實與民族傳統、要開放視野,也要有世界性的視野和高度。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在不斷成長發展,接下來將針對各位專家學者提出的寶貴意見進一步完善與改進,推動雜志更上一個臺階。
《當代文壇》主編楊青認為,舉辦主題“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灣區文學批評”的評論年會,是文學界的先鋒之舉,與廣東在經濟上的開拓地位和精神氣質是吻合的。灣區民眾共處嶺南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借助地方路徑研究,有利于發現、發掘和發展灣區文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生逢其時,辦好刊物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找準刊物定位。二是做好欄目選題設計。三是重在堅持。
《東吳學術》原主編丁曉原認為,年會的主題“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灣區文學批評”有兩個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灣區文學批評”,灣區題材、具有中國現代化價值的作品,是灣區文學批評應當優先關注、深化研究。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追求裝幀設計精益求精、提升欄目題目的凝練、醒目、學術化,充分整合欄目,加強代表性作家論的研究,凸顯自身特色。
《南方文壇》原主編張燕玲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開放進取、兼容并包的現代文化,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遺存、文化族群和鮮活方言,正呼喚著現代理論介入、文論的闡釋、評論家的賦形?!痘浉郯拇鬄硡^文學評論》既有精品意識、也有精品建構,不僅前沿性與批評精神融合、還包括本土性與世界視野互鑒。她建議:一是加大雜志裝幀設計力度,增強視覺沖擊力。二是用好封底內容設計,既張揚嶺南特色,又拓寬文論視野,建構世界的參照系與品位。
蔣述卓在年會小結中指出,廣東文學如今站在了一個新的時代起點上。過去都為以往,未來一切可期。廣東文學批評表達應尋找什么樣的話語和表現途徑、怎樣在寫作和評論的蓬勃生長和相互呼應中建構灣區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其核心在于革新求變。希望廣大文學作家與評論界共同攜手,創造廣東文學評論的佳績。
與會專家、學者謝有順、潘凱雄、饒翔、額爾敦·哈達、卓今、李賀、鄧瓊等圍繞年會主題作了研討發言,為打造廣東文學評論高地探索切實有效路徑,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名刊建設建言獻策,助力新時代廣東文學的創新與發展、為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提出了寶貴意見。(文:黎燕雄? 圖:蔡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