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新世紀文壇報

從“寫出來”到“走出去” 大灣區文學背后是世界的眼光

更新時間:2024-01-04 來源:廣東文壇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創作成果日漸豐碩,屢有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出版,許多作家也走出去,頻頻與國外文學界交流。

近日,羊城晚報就這一話題,邀請一批“文學使者”——詩人、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詩人、《作品》雜志副總編輯鄭小瓊,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龍揚志,作家、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威廉,以及美籍華裔作家劉荒田,作家、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高級講師蘇煒,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相聚羊城派直播間,暢談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創作與海外傳播——

A 概念: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強調關注時代

?“走出去”得益于呈現急劇變化的時代

羊城晚報:您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這個概念是怎樣看的,請結合自己的創作談談?

楊克: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是很明確的。前幾年我在中國作協組織的一次活動中寫了兩首詩,《聽見花開》寫大灣區11個城市的市花,而在《大灣區的天空》里說大灣區的飛機場很多,所以大灣區的天空是最繁忙的天空。在沒有提出這個概念之前,1993年我就在《人民文學》發表了一組詩《在商品中散步》,開始了城市化、商業化的寫作。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香港的一個電視臺來給我拍一個節目,主要就是以我的兩首詩《天河城廣場》《在東莞遇見一小塊稻田》為背景。

為什么我會寫《天河城廣場》?因為廣州的天河城是一個商場,是全中國第一個把商場叫作“廣場”的地方。《在東莞遇見一小塊稻田》是2001年寫的,為什么寫這首詩歌呢?東莞原來是農業文明發達的地方,有水稻、甘蔗,有很多河涌,但它變成了世界的制造業基地,現在在這個地方就很難遇到稻田了。這兩首詩傳播很廣,2002年日本東京大學就為我開過一個研討會,20多個日本的大學教授,只研討一首詩,就是《天河城廣場》,他們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討,認為這意味著詩歌題材的裂變,寫出了中國在從農業文明向現代商業文明這種進程中的一種變化。

羊城晚報:您的詩歌有不少被翻譯到國外,為什么會選擇您?

楊克:第一是運氣。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詩人大衛·艾詩樂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書,他當時就翻譯了我三十幾首詩,他翻譯得比較準,因為每首詩都是經過和我當面談后翻譯的。當然,我寫的是大灣區詩歌,但也是中國的詩歌。

以前的人可能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種文明背景下,比如農業文明,而我們生活在四種文明背景下,我們同時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還有現在的信息時代,我個人的寫作主要就是呈現了我們在當代這種急劇變化時代的變化,所以我個人覺得我的作品被翻譯主要與此有關,得益于我們國家40年來的變化。除此之外,也有詩歌語言、題材、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新的人群、新的經驗、新的生活成為被書寫對象

羊城晚報:從海外的角度怎么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

劉荒田:我現在生活的地方也是灣區,叫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我的生長之地——出生于臺山,后來出國在舊金山灣區生活了大半輩子,晚年退休之后也長期定居在佛山,這“三山”就是我一輩子的。從青年到現在,基本沒停止過中文寫作。寫作第一個功能就是溝通,讓人互相了解彼此是怎樣生活、怎樣思想的,而人性基本是一樣的,不管是哪一個灣區,文學都會有各自的特色,作家都需要有一種內在的自覺追求。

龍揚志: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共同的地域文化傳統,因近海之便形成了與傳統農耕文化不同的海洋文化,在參與世界經濟、文化的過程中展示出積極進取的探索精神,近代以來產生了很多思想、文化精英。比如,鄭觀應在澳門完成的《盛世危言》,提出了不少前瞻性的見解。改革開放40多年來珠三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城市涌現了一大批制造業,無數外來者在這里書寫有關生存與創業的故事。大灣區這個文學、審美、想象的空間里產生了新的人群、新的經驗、新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一些不被辨識的、無名的經驗成為被書寫的對象。大灣區文學理應強調對未來的關注,順應文學主題由鄉村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趨勢,既書寫一代人在這里的理想追求,也抒發尋夢者的悲歡離合,呈現大灣區文學的現代性特質。

B 創作:

不斷地跟這個世界發生“摩擦”

從東莞開始的寫作

羊城晚報:大灣區文學的特點之一是接地氣,您的詩歌寫作之路就是從珠三角的工廠開始的,請談談當時的情況?

鄭小瓊:當時,我畢業后在家里沒工作,有很多朋友在這邊打工,在我最迷茫的時候他們介紹我來廣東,第一站是東莞,所以我的寫作是從東莞開始的。應該說,東莞帶給了我很多困惑,但也帶給了我很大的幸運。因為有很多話要說,然后就找到了閱讀、寫作。大灣區對于一個在外來打工者,有很多機遇,我也是抓住了這個機遇,成長起來。

羊城晚報:您是外省人,以寫作而論,什么時候才意識到已經成為灣區(廣東)文學的一部分?

鄭小瓊:這是現在的追溯,但我在寫作的時候,其實沒有那么界限分明的,當時就在那個環境里面,寫的就是自然而然的身邊的環境,身邊的生活,所以它是一種自然生長。

羊城晚報:隨著工作和生活的改變,寫作的題材和體裁有什么變化?

鄭小瓊:開始的時候,關于鄉愁的抒發可能多一點,后來就寫自己在工廠的生活,再后來離開工廠,主要是寫自己。比如,我多次登白云山,就寫了很多關于白云山的詩,我覺得也是對這種城市的一個致敬。到編輯部工作以后,耳濡目染,寫作體裁也從寫詩跨界到寫小說。當然,詩歌還要繼續寫,詩歌永遠是我的主業。

構成一種新的城市美學

羊城晚報:您來自陜西,作為一個很“北方”的作家,覺得什么是灣區文學?一定要寫灣區才叫灣區文學嗎?

王威廉:一個寫作者跟他生存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我這些年的寫作也是一直在變化。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前年出版了一個科幻色彩的小說集《野未來》,小說里實際上是跟我們生活的灣區關系非常密切,有較濃的嶺南特色。廣州、深圳是兩個距離特別近的大都市,當我在兩個城市之間穿梭的時候,生理性的震撼特別大,所以我專門寫了一個小說《城市海蜇》。但我不想把它當作描摹的對象,我所觀察到的廣州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廣州,它是生機勃勃的,魚龍混雜的,我不急著去全景式地把握廣州的城市形象,更多的是一點一點地去反思我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在小說《父親的報復》里,我描寫了這種狀態,是一個廣州的故事。所以,在大灣區寫作,其實獲得的是一種恢宏的視角。我在廣州居住的時間差不多有23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大灣區文化的影響深深地印在我的寫作里面。

羊城晚報:您是從本科、碩士一直讀到博士,很多時間在校園里,對大灣區這樣的題材是怎樣去獲得生活體驗的?

王威廉:中國作家要不斷地跟這個世界發生“摩擦”,要有靈感的收集。我寫小說《你的目光》的時候,就是去深圳的一條街道開會,跟當地人聊天,他說當地生產了全球六七成的眼鏡,讓我覺得特別驚訝。眼鏡本身也是一種隱喻,它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然后又了解到眼鏡設計師的職業,有迪拜富豪來訂制價格高昂的眼鏡。所以《你的目光》里的寫作完全是打開了一種大灣區的視野,我覺得大灣區的視野的背后實際上是世界的眼光。華為的總部在深圳,微信的總部在廣州,大灣區也是科技應用最前沿最發達的地區。以前鄭小瓊在珠三角打工的時代,工廠里都是流水線手工作業。現在工廠里都是機器人了,但也許我們又有了新的焦慮。這是一種帶有某種新的普遍性的城市經驗,對于整個中國的未來來說,可能它都提供了一些不確定的東西,構成一種新的城市美學。

楊克:我必須強調一點,以前當我們談論廣東文學的時候,好像是一種地方的文學,而且渴望獲得北方的承認。但我們說寫大灣區,寫的是中國的文學,寫的是世界的文學,它是當代人類的經驗,它不僅僅是灣區,我也一直是用這樣的眼光來寫作的。

“我就是一個道地的廣州仔”

羊城晚報:您人在美國,所接觸的海外華人作家里有沒有與大灣區關系比較密切的?

劉荒田:到現在為止,在美國的中國人的主體還是廣東人,很多華人作家也是廣東籍的,他們的創作里也有很多反映了廣東的情形。比如,我比較熟悉的蘇煒就是一個,他的作品里體現了東西方融合性的特點。

羊城晚報:蘇煒老師在耶魯大學東亞系任教,你教授的主要是中國文化課嗎?

蘇煒:在耶魯大學我就是個中文老師,包括中國現當代小說選讀、華裔班,還有書法課,都是耶魯的高級中文課。5月是美國的亞洲太平洋文化月,所以半年以前耶魯大學東亞中心就找我商量,說要做點跟中國有關的事情。30年前,我第一次了解到中國當年的華工以臺山、開平、中山這三個地方的人為主,參與修建美國的太平洋鐵路,這段華工的重要貢獻以前在美國的歷史上是被抹掉的,我很震撼,后來我到哈佛燕京圖書館、紐約的華人博物館找了很多材料,當時就寫了一個舞臺劇。這個舞臺劇后來改寫成清唱劇,叫《鐵漢金釘》,2019年在紐約的卡耐基音樂廳正式上演了。最近,加州導演周敏還做了一個叫《回家》的短紀錄片,也是記錄當年華工的犧牲情況。這在5月亞太文化月中變成耶魯大學一個很重要的活動,我們在五一那天,會在一個大階梯的課室作展演,安排放映和討論兩個半小時。當年近兩萬華工基本都是廣東人,所以這個《鐵漢金釘》清唱劇本身用了很多廣東的元素,比如說里面的苦力號子,都是用廣東話喊唱的,還有粵語童謠《月光光》貫穿了整個清唱劇,當時演出效果很好,很多華洋觀眾都是流著眼淚看完的。

羊城晚報:在您的創作中,大灣區(廣東)占有怎樣的分量?

蘇煒:我就是一個道地的廣州仔,平時跟廣東華人交流都是講廣東話。1982年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創作出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渡口,又一個早晨》,寫的就是珠三角的渡口,還有兩三部小說都是以廣東話為根基的表達。

C 傳播:

搭乘火車奔馳在法蘭西的原野上

在國外出版有神秘“配方”?

羊城晚報:近些年來,不少大灣區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出版,也有很多作家頻頻到國外參加文學交流活動,搭乘火車奔馳在法蘭西的原野上,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鄭小瓊:這幾年我在法國、美國、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等地都被翻譯出版了一些詩集,有些人覺得我為什么這幾年突然一下子在國外出版了這么多,認為我有神秘的“配方”。其實,它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想到了古代詩人寒山,為什么他在美國非常有影響?主要原因是美國對東亞文化認識早期,有一些介紹了寒山的人,這就是偶然性。但前提是你必須寫得好,這是必然性。比如,我很早的時候寫博客、微博,有一天看博客留言,說他是德國的翻譯家,想把我的詩譯到德國去,還邀請我到那邊去交流……慢慢地,我的詩集就有德譯本。后來,德國柏林就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詩歌節,再后來又在漢堡等一些城市舉辦了很多朗誦會。

羊城晚報:您覺得國外文學界選擇您的作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鄭小瓊:我覺得可能現在外國人都比較想了解中國,而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寫的剛好也是當下中國的經驗。

楊克:外國人選擇中國作家作品的時候,也有一個辨識度問題,鄭小瓊的詩歌寫作的辨識度是很高的,她的寫作里有一種中國的底層寫作和女性寫作的特點。當然,作品的質量是第一的。

科幻成了一個普遍性話題

羊城晚報:王威廉老師參與了廣東省作協組織的作家大規模外譯的活動的組織。當時選擇作家作品按照什么樣的標準?

王威廉:對,當時我在廣東省作協工作,參與組織了“當代中國廣東文學國際譯叢”這個大項目。先是俄文,后來又推出了匈牙利文、意大利文、英文,我們肯定是力爭想把廣東最好的作家作品譯介到全世界,遴選的過程是很嚴格的,一個是要獲得至少省級大獎的作品,然后還有發表的刊物都是級別很高的國家級刊物,尤其是要結合一些灣區的特色。選出來交給漢學家之后,給予對方選擇權,這是雙向選擇的一個過程。

羊城晚報: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有什么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

楊克:之前這個活動我一直都有參與。因為是作協在組織,所以是出翻譯合集。但國外出版社喜歡出單個作家的文集,小說、詩歌、散文都好。而且他們說,合集如果涉及移民、打工,或者粵菜、粵劇,海外的讀者會更感興趣。

羊城晚報:在寫作風格上,比如小說,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他們更接受哪一種?

王威廉:僅就小說而言,他們更喜歡現代主義的,然后有一點科幻色彩,因為現實主義的作品可能與中國的地方經驗太接近,他們不是特別理解。據相關研究者說,劉慈欣的科幻作品現在是中國作家在國外賣得最好的。科幻成了一個普遍性的話題。

羊城晚報:灣區文學的底子主要是嶺南文學、廣東文學,據您觀察,這在海外廣東作家中有何體現?“走出去”怎么落實?

龍揚志:確實,灣區文學的底子是嶺南文學,港澳文學走過殖民歷史、跨越世紀末回歸而進入特區時代,可以共同分享的歷史文化記憶和現代經驗非常多。在“走出去”之前,大灣區內部還可以開展更多的交流,相對于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文化區中的互動更易見成效。

“走出去”本質上是一個交流與傳播的問題。海外華人一直是語言翻譯、文化轉譯的重要橋梁,只要寫出好作品,自然不用擔心“走出去”的問題。具體到文學的翻譯,這不是一種強制性的需要,跟個人趣味、意識、感受密切相關,而且個別作家、詩人的作品被翻譯成外文,不代表這個地區的文學就“走出去”了,必須創造機會讓更多人參與世界文學的對話。

(來源:羊城晚報,文/ 吳小攀 陳曉楠? 圖/戚容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色xxxx | 免费大片黄日本在线观看 | 蜜桃视频免费观看 | jizz国产精品网站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seyeye在线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日本在线视频网址 | 久久伊人在|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 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九九这里只精品视在线99 |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观看 | 国产美女丝袜黑色视频 |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 日本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福利视频 | 欧美综合一区 |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一级毛片真人免费播放视频 | 欧美午夜性视频 |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高清不卡免费 | 日韩一区二区国色天香 | 国产成人ay手机在线观看 | 黄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aa色大片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2019天天操夜夜操 |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 且试天下电视剧39集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