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將靈魂里的思淬火成詩 ——淺評郭杰廣詩集《丹灶淬火集》
更新時間:2024-01-02 作者:野松來源:廣東文壇
郭杰廣這部新詩集《丹灶淬火集》由九章共801首3行短詩組成,是真正的淬火集,很有串珠成鏈的特色。
名之曰“淬火”,可以認為這是詩人靈感的淬火,詩意的淬火,詩藝的淬火,但其實可以更形象地認為,這是詩人將他靈魂里的思淬火成詩。正如郭杰廣在詩集第一章的第1首所抒寫:
誰把迷途知返的詞
鍛打成拳頭
在靈魂的閃電里淬火
這三行詩,其實就很好地證明了杰廣對詩歌的熱愛與執迷,表面上雖說似誤入詩歌之歧途,實則是詩意地表現了一種愛戀獲得甜蜜后知返的快樂與升華。在這首短詩或曰微詩里,我特別關注“迷途知返”這個詞。迷途知返,意思是說迷失道路后,知道再返回來。比喻犯了錯誤后知道改正。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談及作為迷誤的非真理時指出,“迷誤是原初的真理之本質的本質性的反本質(Gegen-wesn)。”“一個歷史性的人類必然誤入迷誤之中、從而其行程有迷誤的;這種迷誤本質上是與此在的敞開狀態相適合的。迷誤通過使人迷失道路而徹底支配著人。但使人迷失道路的迷誤同時也一道提供出一種可能性,這是一種人能夠從綻出之生存中獲得的可能性,那就是:人通過經驗迷誤本身,并且在此之在的神秘那里不出差錯,人就可能不讓自己誤入歧途。”結合杰廣的這首微詩,我們可以看出,杰廣其實是樂于這種迷誤迷途的,而且,還樂于“把迷途知返的詞/鍛打成拳頭/在靈魂的閃電里淬火”。這些“迷途知返的詞”,其實就是詩人對現實對生活對時代思考的結晶,只有將之“鍛打成拳頭”,并“在靈魂的閃電里淬火”,才能形成與產生詩意。“靈魂的閃電”這一意象,其實就是詩人詩性思想的象征與隱喻。
郭杰廣生活于丹灶創業于丹灶,對家鄉丹灶十分熟悉熟稔,他不少詩的靈感來自于丹灶的人文與自然。如第二章里的第147首:“康有為說:碑里,有學問/我能看見字的離合悲歡/溝壑處,總會勒著蒼涼和掙扎”,第六章里的第557首:“仙湖。是桂丹路的句號/那么云朵/是它走失的一群寵物嗎”,均是通過對丹灶著名歷史人物思想觀念的敘述,對自然景觀的描述,來展開并表現自己的詩性之思。在這部詩集里,就有多處對康有為對蘇村對仙湖等的詩意抒寫。當然,更多的靈感應是來自于在丹灶生活與工作的日常,以及在丹灶對現實的觀察,對歷史與文化的思考所產生的靈驗火花。故此,才將詩集名之為《丹灶淬火集》吧?用一個地方來命名詩集,本身就頗具人文意義,本身就賦予了這部詩集很美妙的寓意。
郭杰廣從事五金制造業,業余則善于將靈感與思想的火花淬煉成詩意,這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杰廣的詩歌創作也帶有他的職業烙印。而所有藝術,包括詩歌,均為性情的形象表現。可以說,詩人的性格決定他的詩歌風格,或者說詩人的性格就是他詩歌作品的風格。作品的風格,除了與作者學養的深淺、審美的取向有關之外,還與他的性情性格有關。風趣,幽默,機智,儒雅,是郭杰廣平時給人的一種印象,而表現于詩亦然,如第一章里的第4首:“用棍子,逗一下番塔/整個嶺南/陷在節日的火光之中”,就顯得十分機智與有趣,詩句充滿張力,詩境由小向大拓展延伸,形象且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對在節日里呈現一片祥和景象的嶺南的熱愛之情。此外,在整部詩集里的大部分詩作,用字遣詞,均十分雅致,而鍛造出來的詩意很值得讀者細細咀嚼,久久品味,如第八章的第727首:“滿口假牙/說出的/卻是一堆真話”,言微意巨,就讓人感受殊深,產生共鳴,在久品其妙之后,忍不住拍案稱絕!
郭杰廣說:“詩是靈魂的閃電/詩是思想的雷聲/詩是詞語的淬火”。誠哉斯言!從這部由801首微詩組成的詩集就可以看出,詩人郭杰廣的詩藝比較老道,能將五金制造之“工藝”嫻熟地運用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將其比較開闊、閃爍著智慧之光的詩思鍛造、鑄造成比較精致獨特的詩歌作品,實在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