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小說寫作的“葵花寶典”——《作品》雜志社社長王十月走進惠州小小說大課堂第78課
更新時間:2023-12-26 來源:惠州小小說學會
12月24日,冬至剛過,凜冽的寒風暫時收起了肆虐的爪子,金色的太陽懸掛在蔚藍色的天幕上。惠州西湖之畔豐湖書院樂群堂內飄出歡聲笑語,盡顯融融暖意。《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輯王十月走進大課堂,為現場聽眾傳授小說寫作的“葵花寶典”。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一級作家申平,惠州市小小說學會副會長海華、白雪、胡玲,秘書長鐘志良,副秘書長李艷、毛小玟、楊君妮,惠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林惠聰,廣州越秀區作協副主席莊巖,惠州市各縣區小小說作家及愛好者、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惠州八中師生共50多人歡聚一堂,與著名作家、名刊大編零距離、面對面交流對話。
王十月,70后小說家,職業編輯,泥石流文學獎發起者,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煩躁不安》《無碑》《收腳印的人》《如果末日無期》《米島》《活物》《31區》等,小說集《國家訂單》《人罪》等,曾獲全國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年度中篇小說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老舍散文獎等。多次上榜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榜,中國散文學會年度散文榜及各類好書榜,百余次入選各種選刊選本。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
小小說的現狀及《作品》雜志刊發小小說要求
王十月談到,目前小小說創作隊伍龐大,每年發表的小小說數量眾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呈少數優秀、大多平庸的狀態。國內面世的小小說,多數以講故事為主。每個作者的能力是有限的,加上小小說篇幅短小,作者都把精力放在如何講好故事上,其他方面就無法顧及了,導致小小說過度故事化。王十月認為,小小說應該處于故事性與文學性之間,文學性應該大于故事性,具有文學溫潤的特質。
王十月說,小小說首先是人的藝術,不是故事的藝術,重點要放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他推薦了中國作家魯迅,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和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作品。他認為,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標準的小小說,在2000多字的篇幅里,把孔乙己這個舊式文人的腐儒形象寫得活靈活現。芥川龍之介則吸收了中國文學的精華,與其日常生活相結合,寫出了《羅生門》《竹林中》等一系列廣受讀者歡迎的作品。卡爾維諾的作品,更像謎語,具有寓言式的風格,充滿了后現代的色彩。
王十月指出,由于申平老師的鼓與呼,促成了《作品》設立小小說欄目。但這兩年發表的小小說,質量與其他欄目發表的作品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作品》所刊發的小小說,都不是故事寫得好的,而是描寫一種情緒或一個生活片段的小小說。他說,中國最好的小小說是《世說新語》,寫的是人的共性,生命的無奈等。現在有些小小說寫城市就是城市的一個故事,寫鄉村就是鄉村的一個故事。有些送審的稿件到了我手里,都要作很大的修改,可能2000字的小小說改到800字,改得很辛苦。建議小小說作者多讀《聊齋志異》,并從中悟出一些寫小小說的門道來。從明年開始,《作品》將重點推出非故事性小小說,有心者可以一試。
小說寫作的“長板理論”
王十月說,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但寫小說則剛好相反,可以說是“長板理論”,最長的那塊板,就是你的專長。作者要懂得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在某方面的優勢,并放大到極致。《作品》用稿,就是看稿子在某個方面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王十月談到,汪曾祺的《陳小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寫出了陳小手命運中的變與常,因為被團長叫去給團長太太接生,命運就發生了變數。《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傳》里的阿Q等,這些人物的命運都是自己掌握不了的。像阿Q,不管他革命不革命,他的命運都是悲劇的。還有托爾斯泰《復活》中女主人公瑪斯洛娃命運的變故,金庸筆下眾多武俠人物命運的變故,都是人物自身不能把控的。他們的背后,都是時代的劇烈變化。
王十月引用汪曾祺的話說,一個作家既要世故又要天真。世故才能看透事物,天真才不會成為老油條。一個作家要拜兩個師傅,一個是拜經典為師,學習經典作品的精髓;另外要拜雜學為師,比如可以學點自然科學,甚至是占卜星術等等。這樣,你寫出來的東西就會不一樣。
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之間的區別
王十月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短篇小說是一只狗追一只兔子,中篇小說是一群狗追一群兔子,長篇小說是十萬八千只狗追十萬八千只兔子。短篇小說(包括小小說)往往不解決問題,中篇小說是亂解決問題。寫短篇小說不要“飆車”,一“飆車”就成中篇小說了。一些小小說之所以沒寫好,是因為作者寫的是一只狗在追一群兔子。在一兩千字的作品中,這是無法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是倉促的,缺少內涵的。在內容上,要注重寫人物的多面性,要寫人物的成長,人物經歷過一些事情后,要在人物身上留下烙印。如果人物沒有成長,就是無效描寫。小說家要有隨時從生活中捕捉題材的能力,就像商人能隨時嗅到商機一樣。要寫出生活中的趣味來,要反映出寫作者對生活的認知。寫好人的時候,要把他當壞人來寫,寫壞人的時候,要把他當作好人來寫,總之要把人物當作自己來寫,將心比心,用普通中國人的方法去解決普通中國人遇到的問題。
王十月的講述生動活潑,他旁征博引,游刃有余,還結合自己少年時代的一些經歷激發和啟迪眾人。全場時而鴉雀無聲,時而爆發出會心的笑聲和掌聲。在互動環節中,王十月還巧妙地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各種問題。
申平在總結時說,王十月老師帶著熱情、激情和豐富的寫作經驗來到我們中間,來給我們傳經送寶,他的授課非常精彩。小小說作家必須要不斷反躬自省,在創作方法上一定要有所變化,要有新的寫法。當然,如果一時轉不過來,也不要“邯鄲學步”。小小說可以有多種寫法,只要你能掌握其中一種,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和固步自封,不斷追求創新,就會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