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敬澤對話東莞作家:打工文學為我們打開了新的空間
更新時間:2023-12-06
“他們的寫作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空間,讓我變得更豐富更寬闊,讓我自己更有效感悟這個世界。”12月3日,“中國文藝名家看東莞”之“城里的陽光——李敬澤對話東莞打工文學作家”活動在東莞市文聯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如是評價東莞打工文學。
作為一名作家、文學人、編輯,李敬澤見證著東莞多名打工文學作家的成長之路,現場參與對話的東莞打工作家王十月、鄭小瓊、塞壬、柳冬嫵、丁燕、穆肅、莫華杰、周齊林等,都曾與李敬澤有著各種關聯和交互,在其擔任《人民文學》主編期間,這些作家很多作品都是他經手編輯發表的。
李敬澤與東莞市頗有淵源,之前曾多次來莞為打工文學發展助力,時隔數年重回東莞對話打工文學作家,他說這是一場“老朋友的美好赴約”。在李敬澤看來,東莞這些打工文學作家們,從家鄉走出來到了東莞,在這里走出了自己的一條文學的路,很是可貴。李敬澤與東莞這座城市的關系,也因為這幫打工文學作家們的堅守變得更加深刻。他認為,打工文學,為我們打開了世界,影響我們的認知結構,既有重要的文學意義,也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
因一群人的文學堅守 愛上東莞這座城
愛上一座城,也許因為一座城的美食或者風景,但這些都只是比較淺層的關系,更深刻的關聯還在于城市里的人。但在文學大家李敬澤眼中,他對東莞的摯愛和深刻關系,主要源自東莞的一群人,一群出色的、有才華的寫作者,他們時隔數年依然堅守在最初相識的文學路上,特別美好。
李敬澤口中的寫作者就是東莞的打工文學作家們,他們從一名打工者出發,書寫打工者,用小說、詩篇表達勞動者群體,為廣大讀者打開世界,用文學塑造、創造、表現我們的認知結構,改變著我們的認知結構,真正詮釋了文學的意義。李敬澤表示,目前打工文學(現在叫做勞動者文學)寫入文學史,寫入廣東文學通史,這是非常好的。他還指出,打工文學在整個中國文學中,在這個時代的認知結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分析,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是由無數的勞動者的奮斗和奉獻構成的,但這些勞動者、打工者的世界并不是所有作家能了解到、觸碰到的,文學作品關于勞動者的呈現非常有限。打工文學填補了這一塊,極為重要。打工文學作家們恰好用這些作品讓廣大讀者對自己所在的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整全的感受。“這個感受不是書面的、講道理的,而是活生生的,既有寫作者,也有他們寫出的小說、詩篇等作品。”
沒有過時 打工文學書寫新時代發展
“現在看來,打工文學這一文學路,依然沒有過時,依然值得堅守。”李敬澤點評指出,東莞的打工文學作家們從自己的家鄉走出來,來到東莞,并在這里走出自己的一條文學路,這種堅守和精神依然具有非常重大的創造、書寫、表現和傳播的潛力。
作家王十月最近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希望通過小說作品去呈現這代人的一些經歷和故事。他說,當年的打工經驗也許很苦很難,但這段打工經歷給了自己滋養,書寫這個時代跟當年的自己有著同樣經歷和體驗的人與事,是有時代意義的。作為一名打工文學作家,王十月坦言自己是非常幸運的,其16歲在建筑工地干活,文學創作之路為他打開了新世界,成為一名創作者。但細想之下,文學青年很多,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成為文學創作者。王十月的叔叔是一個才子,琴棋書畫,書法寫了一輩子,會十幾種樂器,卻始終沒有機會走出鄉村,依然在家中當一個農民。“時代給了我機會,讓走出來,并有了自己的發展,這些都值得書寫。”
而在打工文學作家鄭小瓊看來,打工文學已經走出了國門,國外漢學家頻頻關注并將其相關作品翻譯成多國語言開展研究和評論,讓中國打工文學的影響力凸顯國際化。對此,李敬澤表示,世界各國漢學家對打工文學的關注引發新思考,也為打工文學的意義賦以更多可能。
李敬澤說,“打工文學”作為一個特定的名詞,也許會漸漸退到人們的記憶中去,但它的根本精神不會過時。在他看來,打工文學對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的命運的關切,對勞動者自我的書寫,寫自己的生活和命運、表現自己的奮斗,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陳舊,而是在不同的時間的點上綻放出自己的光芒。東莞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身處改革開放前沿,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打工文學作家,并為作家們提供發展的土壤,讓他們在這里發展壯大。“打工文學并未過時,要繼續在文學的道路上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和可愛的人民奮力書寫。”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在總結講話中說,探討打工文學,更多的是以從民間的視角來回望文學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已歷經45多年,當前,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重新回望打工文學的歷程,重新評估打工文學的價值,具有特別的意義。
張培忠說,“打工文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所以我認為它可以說是新時期40多年文學的一個胎記。當前,打工者文學向勞動者文學轉型,它應該成為新時代文學的一束陽光,照耀我們的文學繼續前行。”
本次沙龍活動,由東莞市文聯、花城出版社主辦,東莞文學藝術院、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東莞市作家協會、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旨在聚焦與“雙萬之城”共生共榮的打工文學現象,總結東莞作為外來人口大市共享發展的重要經驗,做好精神引領的燈塔。同時,通過擦亮“打工文學”文化名片,打造地域文化品牌高地,全面提升東莞文化形象和文化自信,提升東莞城市在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