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深挖半島文化精髓 講好“奮進湛江”故事
——湛江市文聯、市作協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創作活動
更新時間:2023-12-05 作者:劉金鳳
為了深挖雷州半島文化精髓,講好“奮進湛江”故事,日前,湛江市文聯、市作協組織《奮進湛江》書稿作者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創作活動,深入基層探尋“百千萬工程”給廣大鄉村帶來的變化。20多名來自湛江轄區的作家們參觀了雷祖祠、陳瑸紀念館,探尋了琛坑西村“雷州窯博物館”和雷州市博物館,走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足榮村,游覽了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和麻章金牛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并在烏石天成臺邂逅了一場“最美落日”……雷州半島地杰人靈和新的發展變化給了作家們豐富的想象,激蕩起創作的熱情,并開啟了文學賦能湛江發展的新一輪的創作。
先賢故里“洗”身心
地方文化名人是區域文化的核心與根本,欲了解雷州半島文化,當然不能避開雷州先賢。采風團專程到雷祖陳文玉和清代著名廉臣陳瑸的故里,在雷祖祠和陳瑸紀念館感受兩位清官干吏造福國家、造福群眾、造福地方的精神氣韻。
陳文玉(570-638)為唐東合州(今廣東雷州)人,是一位對雷州半島乃至開發粵西有杰出貢獻的重要歷史人物。陳文玉奏準東合州改名雷州,為雷州首任刺史,精察吏治,安撫峒黎,致力發展生產,正風俗,興教化;卒后,詔封雷震王,被世人尊為“雷祖”。為了紀念這位先賢,雷州人民在他的家鄉建起了雷祖祠,世代供奉。陳瑸(1656-1718)為廣東海康(今雷州)人,曾任臺灣知縣、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他居官清廉,所至皆有善政,是清朝早期治理臺灣政績最為顯著的官員。他的高風亮節為世人所稱道,康熙稱贊其如同苦行老僧,為“清廉中之卓絕者”。2016年6月,值陳瑸360周年誕辰之際,他的故居矗立起一座陳瑸紀念館,通過先進的科技和豐富的內容展示了陳瑸的廉政史跡,成為遠近聞名的廉政教育基地。
在雷州人民心中,陳喬森、陳昌齊、陳文玉、陳瑸被稱為“雷州府四大才子”。此“四陳”故事源遠流長,其精神德行感化了一代代雷州人。在清端園前,幾位作家交流參觀的感受,作家周有德收衷地說:“文化名人是地方文化的精神支柱,是地方文化的靈魂,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什么時候需要了,還可以賦能當代的建設,服務百姓生活。陳文玉和陳瑸,雖然早已作古,但精神永存在當地百姓心中,通過戲劇、小說、繪畫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現。”比如,陳瑸在臺灣釋放300名犯人的故事被反復搬上戲劇舞臺,前有吳茂信寫的《陳瑸放犯》,后有陳乃明寫的《臺灣知縣陳瑸》。這種以民為本、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通過不同的藝術載體得以流芳百世。
博物館里“寶藏”多
了解一個地方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最便捷的方式,是去看當地的博物館。這次的采風行程把雷州窯博物館、雷州市博物館和足榮村手作博物館納入其中,內容豐富,干貨滿滿。
位于琛坑西村的“雷州窯博物館”是一家“民”字號博物館,館主陳文超是一位古玩愛好者,多年來收藏了不少石狗、雷州窯器、石碑、木器等,了解文物背后文化,隨著藏器越來越多,遂在家張建起了雷州窯博物館。這家博物館隱身于村中,是了解雷州窯的一個窗口,館內收藏多以陶器為主,大多是陳文超走訪雷州半島大小窯址收集而來,其中一部分經他的手修復得以保存下來。
據史料記載,雷州窯自唐至明清時期,廣泛地分布于雷州南渡河兩岸以及遂溪縣的東西海岸、廉江市的西海岸濱,經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計有200多座龍窯。雷州窯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被文史學家列為廣東三大名窯之一,與潮州窯、廣州西村窯齊名。由于瓷窯各時期生產的器形和釉色具有獨特性,為利于專家學者的探索和研究,故把唐宋元明清時期雷州半島的瓷窯統稱為“雷州窯”。但是雷州人把雷州南渡河兩岸的雷州窯俗稱為“南渡窯”或“海康窯”。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匠人有志于復興拓展雷州窯陶瓷工藝,組建團隊,建造窯場工坊,重燃“雷州窯”的文化薪火。
雷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博物館館于200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館藏文物豐富。在這里,雷州陶瓷的文化脈絡得到了進一步的梳理,從新石器時代簡樸的陶器用具到宋元明清精美的瓷器都有呈現。除了陶瓷,雷州的另一張文化名片也熠熠生輝,那就是被稱為“南方兵馬俑”的雷州石狗。據民間記載,雷州半島的石狗文化,是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信仰,是一種獨特的漢族民間藝術創作。雷州百姓用石頭雕刻狗的形象,安放在村口、路邊、巷頭、門旁、水口、墳前、廟側,以驅邪治魔、保境安民。據說,僅雷州市境內現存的石狗就有1.5萬至2.5萬只。在雷州市博物館收藏的石狗形態各異,大小不一,千姿百態,有抽象的、有具象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留著長辮子打著領帶的……蔚為壯觀!
“為什么雷州人民把石狗當神,又愛吃狗肉?”對于這個問題,作家們引經據典、各種推測,爭論不休。如果把這些觀點收集起來,應該能匯編成一本有趣的地方風物讀物。
紅樹林觀光感受“綠美湛江”
11月上旬,廣東省委宣傳部印發《關于公布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調研基地、宣傳基地的通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確定為“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調研基地”。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考察麻章區金牛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時表示:“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雷州半島海岸線間斷性分布,保護對象為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典型的海岸自然景觀等,總面積20278.8公頃,生物多樣性豐富。保護區內的湛江紅樹林濕地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停歇地,也是我國沿海防護林建設體系和濕地保護工程的重要區域。其中,金牛島紅樹林面積約104.2公頃。
采風團乘坐游船游覽金牛島紅樹林,但見微風吹拂,水波蕩漾,樹木一片一片團簇在一起,宛如一座座小島,十分愜意。
在雷州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有大量潮間帶和紅樹林,隨著海潮漲落,生物活動變化多端,孕育出許多稀有乃至是獨有的物種。其中,珍稀半紅樹植物“玉蕊”在中國大陸的自然分布中只有九龍山才有記錄。貫穿濕地公園內的河道九曲十八彎,流水潺潺,兩岸的樹林上棲息著種種水鳥,被游船驚動,展翅翩躚,或掠過水面,或落到另一枝樹梢,此時此景,我心中不由詩意萌動——
這閃閃發光的
不只是水波蕩漾
白鷺飛翔
還有你微笑的模樣
三天的文學采風活動,市作協分別在雷州足榮村、麻章金牛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掛牌“湛江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