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半城山色半城湖,東莞“東江溯流”采訪創作團尋美惠州
更新時間:2023-11-07
惠州西湖水悠悠,莞惠兩地以文藝會友。11月6日,東莞“東江溯流”采訪創作團繼續順流而下,抵達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稱的惠州市。以文會友,漫步惠州山湖間,讀勝景、探文脈、沾靈氣。且以詩詞歌賦,謳歌千百年來流淌不息的東江水,孕育出惠州這片富饒而傳奇的土地和旖旎風光。
惠州市地處東江的中下游,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在隋唐時期已是粵東重鎮,且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譽,且從古至今都與東莞有著密切的地緣關系。
當天,采訪創作團走進惠州日報,與惠州市作家協會召開“惠州·東莞”兩地文學藝術交流座談會。會上,雙方分別就兩地的文學組織機構、文學事業發展的歷史概況、日常運營以及取得的成績等方面進行分享,并就如何推進兩地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和計劃開展深入交流。東莞文學藝術院院長熊曦指出,惠州有著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革命故事,采訪創作團不僅要深入學習惠州人民的精神和悠久的歷史,還要飽覽惠州的自然風光,賦能接下來的東江文化題材作品創作。
交流會緊接著還邀請了歷史學博士、惠州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包國滔為采訪創作團帶來“惠州歷史文化漫談”主題分享。包國滔教授從“惠州的區域范圍與建置沿革”“史上惠州的突出文化事象”“鵝城傳說”等方面帶大家探尋惠州的歷史源頭,了解莞惠兩地在歷史上的關系演變路徑。他表示,希望莞惠兩地的創作者,能通過更多優秀文學作品去展示兩地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講好莞惠故事、傳播好東江文化。會后,雙方互贈作家代表作品以作更進一步的交流。
時下,秋高氣爽,惠州市市花三角梅開得正艷,妝點著采訪創作團的沿途風光。當天下午,惠州西湖波光粼粼、古榕搖曳、鷺鳥翩躚,采訪創作團在西子湖畔,吟詩作賦,賞“五湖六橋十八景”,感受當年文人墨客的情懷。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了解惠州文化離不開蘇東坡。“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晚清惠州詩人江逢辰的吟誦,表達了對一代文豪蘇軾的欽佩。采訪創作團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蘇堤,瞻仰蘇東坡寓惠期間情有獨鐘的泗洲塔,參觀東坡紀念館,了解東坡與朝云的故事……似乎與這位宋代大文豪在西湖的靈山秀水之間作了一番神交。
采訪創作團葉瑞芬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鐘愛蘇東坡文化的創作者,不是第一次來到惠州西湖,但這次以“東江溯流”的名義再次尋訪東坡文化蹤跡,溯源東江文化卻是最有意義、最有收獲的。“接下來不僅在創作中會融入東坡文化有關的資料,還希望以惠州西湖對東坡文化的弘揚為例,在東莞的文旅發展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發揮文藝的力量”,葉瑞芬表示,東莞有許多文化底蘊深厚的景點,如黃旗山、銀屏山等都需要更深入去挖掘更多的文化內涵,提升景點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延伸閱讀:
譜寫“東江溯流”研學時代篇章
本次為期8天的“東江溯流”采風暨金秋創作營活動,是由東莞市文聯主辦,東莞文學藝術院承辦,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市作家協會協辦,旨在貫徹落實市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大會精神,強化文藝交流協作和文藝創作,打造“東莞創作”文化品牌,促進東莞文化強市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東莞,大力弘揚城市優良傳統文化。
活動中,主辦方根據東江地區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通過講座、專訪、座談和采風等形式進行研學和創作。參與本次活動的采風創作團成員以文學藝術院簽約作家及2022年冬令創作營骨干成員為主,兼及其他藝術家,共計20人。他們從東莞出發至贛南革命根據地、東江源頭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沿江而下,途經廣東河源、惠州和東莞相關鎮街,終點東莞虎門鎮,實地考察東江沿岸紅色精神、歷史傳承、自然風貌、民俗民風,譜寫“東江溯流”研學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