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梅州市客家文學院、市作協在蕉嶺縣文福鎮舉行第三輪文學志愿活動
更新時間:2023-11-07 來源:文學客家(微信公眾號)
11月5日上午,“文學駐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學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行動”文學專題講座在蕉嶺縣逢甲紀念中學舉行。活動由梅州市文聯指導,梅州市客家文學院、梅州市作協主辦,蕉嶺縣作協、蕉嶺縣逢甲紀念中學協辦。梅州市客家文學院院長、市作協主席陳柳金,蕉嶺縣逢甲紀念中學校長丘宗熒,蕉嶺縣作協主席曾志雄以及梅州市、各縣(市、區)作協部分作家和逢甲紀念中學學生共約100多人參加了活動。專題講座由丘宗熒主持。
據悉,此次舉行的兩場文學講座是“文學駐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學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行動”開展以來的第三輪活動,分別由梅州市客家文學院院長、市作協主席陳柳金和廣東電網公司文學創作協會會長、詩人吳乙一主講。
陳柳金在題為《鄉土小說的特征和多種可能性》講座中,從文學史的角度回溯、梳理了鄉土小說的起源、發展脈絡和流變,以及不同時期的鄉土小說代表作家。從在地性、民間性、及物性、精神性、時代性等方面分析了鄉土小說的特征,結合經典小說文本,選取大量典型的選段,對不同知識點和要領進行深入闡釋。同時聯系個人創作實踐,現場分享了創作心得。陳柳金還從當下小說發展態勢和創作形態出發,分析了新時期鄉土小說的多種可能性。陳柳金認為,梅州具有得天獨厚的題材資源,作家們要走出書齋,深入田間地頭,在客家民間這個巨大的題材庫中挖掘有質感的礦石,通過藝術設計和精神建構,壘筑起蘊涵鮮明精神氣質的小說殿堂。
吳乙一與現場觀眾分享了《在詩歌中望見鄉愁》的講座,結合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他的“好詩關鍵詞”,強調詩歌情感、修辭、視角、想象力等的重要性。認為詩人要從現實和生活出發,但又不能止于現實和生活,需要從生活中出走,去作詩意的遠行,在創作中進行個性化表達、沉浸式思考,切實把握情感溫度、精神深度、思想高度等要點,才能創作出有辨識度的詩歌作品。吳乙一在講授中還對同質化鄉土題材詩歌寫作進行反思,提出“如何真誠地表達當下,進行現代化背景下的鄉村書寫”這一命題,避免同質化、模式化、淺層次表達,提高審美意趣和精神境界,使詩歌既接地氣,又有超拔,呈現深遠、開闊、多元的詩歌面向。
參加講座的作家和學生認為,兩位作家的小說課和詩歌課從不同文體出發進行講授,理念現代,觀點新穎,內容豐富,信息密集,打開了他們創作中的另一扇窗口,對于下一步創作鄉村振興題材作品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他們表示,要深入生活,扎根鄉村,力爭寫出有呼吸、有溫度、有情感、有思想的鄉土題材作品,為鄉村振興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奉獻一份綿薄之力。
當天下午,主辦方在倉海詩廊啟動“文學駐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學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行動”主題采風活動,吸引來自市作協、各縣(市、區)的作家、文學愛好者60多人參加。活動由梅州市文聯指導,梅州市客家文學院、梅州市作協主辦,蕉嶺縣作協、平遠縣蔓草詩社協辦。
采風團一行先后參觀了倉海詩廊、丘成桐祖居、羊岃村村史館、力田草廬、丘逢甲故居、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等,深入考察蕉嶺縣在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發展變化。參加人員通過實地考察、聽取介紹、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深挖客家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壽鄉文化積淀和傳承脈絡,結合人文地理、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從文學坐標上進行探究式的立體考量。
參加采風的作家表示,此次采風讓他們進一步打開了視野,拓展了思維,讓他們深切感受到蕉嶺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有力實踐,采風之行如同置身于田園之旅與文化之旅的雙重享受中。與其坐在書房里空泛地想象,不如深入山水田園之間實地走訪,能獲取意想不到的收獲,為創作提供源頭活水。他們認為,身處一個多元豐富、百舸爭流的時代,要創作出有精氣神的作品,更好地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