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品》公開課,讓數萬文學熱愛者受益
更新時間:2023-10-31 來源:作品雜志(微信公眾號)
10月26日、28日、29日,《作品》雜志視頻號直播推出了2023年度的四場公開課。
長江學者、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文學博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付如初,詩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慶祥,著名小說家、《中國作家》副主編付秀瑩分別做了題為《寫作的現實感》《從文學到出版》《理想生活與理想文學》《文學與我們的時代生活》的主題講座。
主講嘉賓大多是第一次以網絡直播的方式授課,付秀瑩更是直言這是她的直播首秀。嘉賓們一致認為,面對手機和電腦鏡頭直播,與看不見的讀者交流,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傳播方式,更重要的是,相比平時安安靜靜在課堂上課,網絡直播能讓更多熱愛文學的人受益。
本次四場公開課,在線觀看人數近4萬人,高峰時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2萬人,從直播間的互動可知,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熱愛者從頭到尾聽了四場直播,更是吸引了一眾知名作家來到直播間。
讀者盛贊謝有順的講座“開闊豐富充滿智慧”“簡直是演唱會現象級別的文學講座”“突然覺得喜歡文學是一種幸運和幸福”;付如初的講座金句頻出,“成名只是熱愛的副產品”“也許我們寫不出經典,也許我們的作品易逝、但此時此刻,我們在發光”;楊慶祥的講座從尼采到孔子,從哲學到文學,從高蹈的精神到具體的人,為我們梳理了一場哲學加文學的盛宴;而付秀瑩輕聲細語,娓娓道來,觀眾直呼聽她的講座“如沐春風”“像聽一個知心姐姐在說體己話”“在不經意間,為我們展現了大時代的寫作中對平凡人的書寫的意義”。
四位嘉賓的講座都談到了文學與現實的關系。
謝有順提出描摹現實、解說現實到創造現實三個層面的遞進;付如初認為我們要有屬于自己的時代記錄;楊慶祥談到普通的靈魂組成人類、愛是最小的共產主義,愛與知是唯一的抵抗力量;付秀瑩則講到時間的流逝,認為寫作用文字把時間輕輕的挽留。
直播間,嘉賓與讀者互動活躍,很多讀者獲得了提問的機會,“非虛構寫作能否虛構”“能否推薦結構好的長篇小說”“小說的虛與實如何把握”“貴刊如何投稿”等,從宏觀到具體。
本次公開課后,《作品》雜志社的負責人表示,這樣的講座,既為嘉賓講座提供了便利,也為更多聽眾提供了機會,明年計劃進行為期一周的《作品》公開課,為更多的熱愛者奉上精彩的文學公開課,讓更多平時沒有機會聽到大家、名家講座的觀眾提供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