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赴東莞市樟木頭鎮開展專題調研 努力把“中國作家第一村”打造成為文化綜合體
更新時間:2023-10-26 來源:廣東文壇
6月30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結合主題教育調查研究工作部署要求,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赴東莞市,就“中國作家第一村”建設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
“中國作家第一村”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自2008 年起,陸續有知名作家購房居住,良好的人文環境促使作家們在該鎮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2010年,在東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大力支持下,樟木頭鎮委、鎮政府抓住機遇,創建了“中國作家第一村”文化品牌,并力邀著名評論家雷達擔任作家村首任村長,著名作家王松、雪漠、曾小春擔任首任副村長。截至2023年6月,先后共有64名作家加入作家村。其中有現任歷任的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7人,分別是雷達、王松、王十月、陳啟文、江子、魏紅花、葛水平。先后有6位作家獲得魯迅文學獎,1位作家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市級以上獎勵達 231 項;發表重要作品 400 多篇,著作 78 本(套),出版作家村作家文學作品合集7冊,委托創作《八月桂花香》《客家名人系列叢書》《海祭》《觀音綠》《民間樟城》等紀實類文學作品和《中國作家第一村作家群研究》評論集等文學作品6部。
當天上午,張培忠出席在樟木頭鎮行政辦事中心二樓2號會議室召開的座談會。東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武一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蔡國康出席會議并講話。樟木頭鎮委書記黃淦洪介紹“中國作家第一村”發展設想。樟木頭鎮黨委委員羅永光匯報“中國作家第一村”工作情況。座談會由東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彤飚主持。武一婷表示,要認真梳理“中國作家第一村”作家、創作成果以及各級的關心支持情況,把“中國作家第一村”打造成在鄉鎮搭建的精神家園。文學現象、文學精神的財富,需要不斷進行品牌疊加,需要從上到下好好地進行品牌謀劃。在文學創作上,需要服務好作家、引導好作家,對題材進行統籌謀劃。要把“中國作家第一村”建設納入作協工作、宣傳文化的重要工作,既要尊重基層的創造性,也要加強引領,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精神動能需要跟更前端跟消費端相結合,進行轉換打通。“中國作家第一村”不應僅僅是傳統的村落,要在推動產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張培忠指出,“中國作家第一村”建設發展受到上級的高度重視。樟木頭鎮委、鎮政府及東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把握先機,有遠見、有情懷、有信心,作家村起步較早、成效較好,基礎扎實,名聲在外。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明確“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文學事業、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作家村有這么好的條件和基礎,要把握好、經營好,努力把“中國作家第一村”打造成為集作家創作、研討、活動、作品改編、版權交易、對外傳播以及文學惠民、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的作家村綜合體。一要提高站位,把握機遇。二要著眼大局,統籌謀劃。三要整合資源,省市聯動。四要創新機制,打造品牌。五要破圈出界,推動發展。六要掛圖作戰,取得實效。省作協將按照省委宣傳部的部署要求,將支持“中國作家第一村”建設發展納入主題教育重點推進項目,做好相關工作。
當天下午,張培忠前往樟木頭鎮官倉社區調研,參觀古建筑群三家巷、麒麟教習館、客家娘酒坊、客家印象館、蔡氏宗祠等。并與邱春林、劉芬、王康銀、古申元、鄺美艷、陳劍鋒、袁文娟、曾頌平、張麗萍、王傳裕等作家座談交流。張培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學是一切藝術之母,文化產業需要文學作品,作家大有可為。樟木頭要把握機遇,順勢而上,規劃、建設好“中國作家第一村”。
期間,張培忠還前往樟木頭鎮廣東粵亮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石排鎮城仕(東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順林模型禮品股份有限公司對民間文藝場館、潮玩創意生產、模型設計生產等進行調研。
省作協辦公室主任陳蕾,省作協副秘書長、一級調研員邱海軍陪同調研。(邱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