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等果子的人
更新時間:2023-10-23 作者:余叢來源:廣東文壇
命運
老樹竭力的從土壤里吸收養分,供養著茂密的枝椏和樹葉。滿枝綠意中,只有它一片枯黃,顯得格外醒目,又不合群。它想讓自己綠一點,哪怕青一點都行,可是它卻過早地衰敗了。
每一陣風吹來,它就忐忑不安,緊緊地抓住晃動的枝干,心中默念著:不能松手,不能松手。但這次的風力,還是讓它輕飄飄地脫落了。像無力的求救者,或被拋棄的孤兒,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伙伴。隱約聽到一陣喧嘩,那略帶譏諷的嘲笑,從綠意盎然的樹葉叢中發出聲來。
孤零零的,它從樹梢上飄落,看起來像自由飛舞,卻有被放逐的感覺,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它在路面上飄蕩,碰見過凋零的花瓣,也遇到過枯萎的雜草;被一只腳踩過,又被一只汽車輪胎碾壓。后來,它被一個頑皮的孩子撿起來,拿在手上玩耍,又隨手扔進路邊的垃圾桶。
于是,它混身在垃圾里,被一并投入到焚燒爐。它已經干枯了,甚至哭不出一滴眼淚。它感覺到灼熱、滾燙,火苗漸漸吞噬它的身體。枯葉緊張地卷曲起來,瞬間由黃色變得通紅,爾后黯淡,直至成灰。
身體上的夢
我的身體上的夢,是不知趣的侵略者。它進入,竊取睡眠,制造想入非非的場景。
我的夢為一段空白停留,光陰的泄密者。它有巧取豪奪的勇氣,它打扮成現實的模樣,它蒙混過關就是為了蒙混不過關。
因為它是夢,它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它有它的生活和處境,它是無孔不入的異形者。它寄生在我的身體上,我也是它的身體,它的夢。
塵土
曾是龐然大物身上的碎屑,撲撲撣撣的,從靠山上駁落。那時候,它可以是一堵墻,一方頑石,或者廢棄的土堆。何其卑微,只相對于大。現在,它是空氣中的飛塵,輕飄飄的沒有重力,又無所負荷。
一路顛簸流離,它越來越細小,直到肉眼看不見它。只有和眾多的它混跡在一起時,透過強光的照射,才能顯形于色。是的,它可以不為所見。它借助風的勢力,隱沒于群體,形成沙塵暴。把河山淹沒,把家園淹沒,把人流淹沒。塵土也有它群氓之力。
回歸大地,混身虛無。它也許為廣廈的根基,也許化身種植的土壤,也許凝結成護城河的堤壩。當它與它們抱團,它不再是它,它們也不再是它們,而是全新的面目。
一只白狐的名字
以“夜”來命名,這亟待隱藏的小獸。嗯,夜是一只白狐的名字。我們必須通過一首詩來認識它。這只欲蓋彌彰的白狐,它聰明、狡猾,僅僅為了露出它的馬腳。讓我們能在一瞬間辨認出它來。
白狐不會在白天出現。白狐不會在雪地,白狐在月色下奔跑。我所認識的白狐,它只是一道光,一道神秘的光。恰如黑暗中的傷口,或者是一道閃電,把黑夜撕裂。
這夜,“包括黑和黑暗”,是深夜所需要襯托的背景。只為了等待白狐的出現,白狐一定會出現,白狐從沒有出現。白狐只是一個念頭,一個想象,突然間掀開夜的一角。
那沉默而又柔軟的夜,才是它自己的樣子。才是夜,那只不甘心的白狐,收集雪的白,冰的凜冽,只為月色下遠如流星的閃現。
雪
從來沒有一片雪,一片孤零零的雪。只有成片成片的雪花,在下,在降落。或者下了一半,雪就停了,雪花曇花一現。當然,可以是小雪,輕描淡寫地點綴著花邊,可以是鵝毛大雪,白茫茫覆蓋大地。
雪白的世界。除了白,還是白。讓太陽光變得刺眼,讓夜色在雪的映照下,顯得慘白。湖面上的雪,草棚上的雪,花園里的雪,行人身上的雪。雪上面還是雪,白色上面的白色。天空像蔚藍的鏡子,卻怎么也照不見雪的面目。
清白的雪,粉飾著不清白。讓萬物的色相有了藏身之所。黑不見了黑,白也不見了白。一點點的臟,讓雪黯然神傷,讓雪白不再雪白。露出屋頂,露出山尖,露出樹梢上的鳥窩。受了委屈的雪,在撤退。
春天來了,雪快速融化。雪水滲入地下,被蒸發的水氣飄到空氣中。或急急忙忙化身溪水,躲進了溝壑。現在,雪只是記憶中的一片空白,大地換上了綠色新裝。
等果子的人
有一個人,經常去一棵果樹下休息。有一天,樹上掉下一個果子,正好砸在他頭上。他很口渴,就把果子吃了,美味甘甜,又很解渴。
于是,他天天來到樹下等果子,可是總是等不到果子落下來。他就問農人,農人說,你不搖樹,果子怎么會掉下來呢。這個人說,我原來也沒有搖,果子就自己掉下來的。
這個人還在樹下等果子,夏天過去了,秋天也過去了,始終沒有果子掉下來。到了冬天,那個人突然想到農人的話,就開始搖果樹,今天搖了搖沒有果子下來,第二天又來搖,還是沒有果子。一直搖了很多天,也沒有見到果子從樹上落下來。
這時候,又碰見那個農人。他說,為什么我一直在搖果樹,卻沒有果子落下來。農人說,這已經是冬天了,樹上該掉下來的果子已經掉完,沒掉下來的果子已經被鳥吃完了。你再搖也不會有果子掉落。
蚊子的世界
這世界,最不怕死的就是蚊子。你打它,它躲開。它又回來了,你繼續打它。你拍打它的速度很快,它躲得也非常迅速。蚊子的目標很清晰,就是要吸你的血,除非你打死它。
看上去,蚊子并不怕死,其實它是不要命。你沒有耐心了,或者放棄對它的追逐,它終究會逮到你的空當,對著你的身體猛咬一口。當然,你也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蚊子拍死在張口的瞬間。
當然,消滅了幾個蚊子,并不是安靜了。蚊子往往成群結隊,前赴后繼的來。它們身先士卒,它們誓死而歸,它們像源源不斷的采血隊。直到我們無處可逃,這世界,成為它們的血庫。
窄門
寫詩是冒險的事業。每次的冒險也會徒勞無益,但仍有人樂于挺而走險。向內的冒險從未間斷,更有接力的后來者。這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詩之窄門別有洞天,但又有多少人能穿越?哪怕后人只是走在前人的路上,但于我而言卻又是一次探險。從無知到有知,總有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也曾熱衷于用詩來體現心智,熱衷于想象力和語言本身,但現在這些念頭起碼在我這里是削弱的,我更關心于內心世界。
如此商榷,不求茍同。各人的體悟和造化不一,亦可自我化解了。我的交待,就當為面臨同樣困惑的人,傳遞一線愚笨者的認知。
詩的自由
我的中年,疏于人世或格格不入,越來越想歸隱。然而,真的能歸隱嗎,那該有多大的勇氣。
當今的物質化時代,消費成為流俗,更多的是將人捆綁在一種求生的境地。
這樣的境況下寫作,詩是消極的,言說是不自覺的。我向下的生活,充滿對立、不妥協和反抗的情緒,但卻不是我寫作的姿態。
我也有我的焦慮,我的不可逾越的藩籬。這是寫作者的宿命,惟有掙脫桎梏,才能賦予詩的自由。
寫詩,需要耐得住寂寞,為日漸豐盈的心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