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探索嶺南特色文學道路 打造堪當重任“文學粵軍”
—— 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70周年座談會召開
更新時間:2023-10-19 來源:廣東文壇
5月23日上午,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70周年座談會在廣州珠島賓館舉行。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傳達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黃坤明到省文聯省作協調研工作講話精神,回顧總結在黨的領導下廣東省作家協會70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團結鼓舞全省文學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投身文化強國、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新時代廣東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出席座談會并講話。省委宣傳部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致辭。廣東老中青作家代表劉斯奮、陳繼明、魏微、葛亮分別發言。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辦公廳主任李一鳴,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劉秀娟,省委主題教育巡回指導組第三組組長陳華康,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吳華欽,人民文學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室主任、社科出版中心主任付如初,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蘇毅,省作協黨組成員、秘書長劉春,省作協第九屆主席團成員,地級以上市作協、省作協分會負責人,全省老中青作家代表,省作協各部門、雜志社負責人,新書發布作者等100多人參加了座談會。
張宏森高度評價廣東省作家協會7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他指出,70年來,在歷屆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領導下,廣東省作家協會團結帶領全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貫徹黨的文藝工作方針,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傳承嶺南文化傳統,深情記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熱情書寫民族復興征程上人民群眾的英雄業績,積極探索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學發展之路,涌現出一大批文學名家和精品力作,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煌煌寶庫,成就了在全國文壇享有盛譽的“廣東文學”。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作家協會與廣大文學工作者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從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中汲取力量,實施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戰略、異軍突起戰略,積極推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在繁榮創作、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優化環境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績,積累新經驗,許多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廣東文學事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張宏森指出,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廣東文學過往的成績,是與這種地位作用相匹配的。廣東文學未來的發展,要進一步向這種地位作用靠攏、看齊。就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廣東文學牢記國之大者、實現高質量發展,他提出幾點意見。一是砥礪初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轉化為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要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文學工作,不斷鞏固良好文學生態,大興調查研究,切實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文學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二是捧出真心,堅守人民立場,書寫人民史詩。在作品創作過程中,要時刻想著人民、筆下要充滿對人民的關切,講述人民故事、塑造人民形象。在作品完成之后,要建立起強烈的人民意識、讀者意識。把我們的作品交給人民驗收、邀請人民閱卷。三是守正創新,用更多精品力作攀登文學高峰。要充分發揮廣東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產強的優勢,深挖廣東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的特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成為文學創新的重要源泉。要充分發揮廣東對外開放程度高、文化交流交往多的優勢特點,推動文學創作在博采眾長中不斷取得新發展。要繼承發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在文學創造上敢為人先、不斷探索新手法、新風格、新形態、新境界,向著新時代的文學高峰奮力攀登。四是共筑同心,匯聚鑄就新時代文學高峰的強大力量。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人的工作”重要要求,積極發揮組織優勢,創新工作體系,著力開展聚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要持續打造堪當重任的“文學粵軍”。要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守文學理想,追求德藝雙馨。要更加密切地聯系服務作家。要抓好重點工作、優化工作機制,努力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開題破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作協工作和文學活動各項制度規范,推動各項工作、活動規范有序開展。省作協要為各市縣級作協組織開展工作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把作協建設成為團結引領廣大文學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繁榮創作、服務人民的先進人民團體。建設與廣東經濟地位相稱、與文化強省相符的文學強省,為推動新時代中國文學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培忠致辭指出,從誕生之日起,廣東省作家協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熱情謳歌新時代、紀錄新征程,走過了70年光榮與夢想的奮斗歷程,書寫了廣東文學事業的嶄新篇章。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7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昭示我們: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學工作的領導,是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做好作協工作和文學工作的根本立場;堅持“做人的工作”,是作協組織的核心任務;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增強文學事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法寶。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張培忠強調,最近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廣東新的使命任務??倳涥P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省文學事業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廣東省作家協會和全省文學界要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把握新使命新任務,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學思踐悟,強化信念;要用全球的視野重新認識和深刻把握我們腳下這一片熟悉的熱土,進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用文學的方式生動書寫和獨特呈現粵港澳大灣區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進一步促進創作、打造精品;要用系統的觀念全面梳理和全新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進一步賦能文學,提升價值;要用創新的思維繼續拓展和不斷強化作協的組織優勢和工作職能,進一步服務發展、服務作家;以新擔當新作為不斷開拓廣東文學新局面。
會上,還舉行了廣東省文學志愿服務總隊授旗儀式、《廣東文學通史》《廣東省作家協會志(1953—2023)》《廣東青年批評家叢書》新書發布儀式。
為貫徹落實中國作協文學志愿服務推進會議和廣東省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結合主題教育推動廣東文學志愿服務工作走深走實取得實效,省作協今年將在全省成立10支文學志愿者服務隊。今日成立的廣東省文學志愿服務總隊共108人,由省作協各部門、雜志社在職在編全體黨員干部和部分離退休干部組成。
省作協自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組織廣州地區文學界、教育界20多位著名的專家學者聯合攻關、集體編纂《廣東文學通史》,探索構建中國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填補廣東文學欠缺貫通古今的廣東文學通史的空白,為建設中的廣東文學館提供學術支撐,為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添磚加瓦。編纂團隊由陳春聲、黃天驥、劉斯奮、陳永正擔任學術顧問,由張培忠、蔣述卓擔任總主編,由彭玉平、林崗、陳劍暉、紀德君、陳希、賀仲明擔任執行主編和分卷主編,經過兩年的努力,形成客觀科學、耳目一新、獨樹一幟,厚重而又靈動的廣東文學通史研究成果。期間,召開13次工作推進會議,經過分卷主編、執行主編、總主編的3輪統稿,基本實現“三個新”的目標,即新的史料的發現、新的觀念的闡述、新的體系的構建?!稄V東文學通史》分為古代卷、近代卷、現代卷、當代卷(上)、當代卷(下)共計5卷,約240萬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大力支持,嚴格把關,加班加點,精編精印,終于在省作協成立70周年之際順利出版。
省作協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組織編纂《廣東省作家協會志(1953—2023)》,認真梳理廣東省作家協會發展脈絡,搶救、挖掘、收集、留存廣東文學重要資料,豐富廣東當代作家研究和當代文學研究史料,。《廣東省作家協會志(1953—2023)》內容包括概述、大事記、組織機構、黨的關懷、文學決策、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評獎、文學培訓、文學活動、文學陣地、文學交流、黨的建設、專題、人物、附錄,約50萬字,由花城出版社于2023年5月出版?!稄V東省作家協會志(1953—2023)》是我國文學界編纂作協志的創新之舉。由張培忠、蔣述卓擔任主編,陳昆、蘇毅、劉春擔任副主編,邱海軍擔任撰稿。
據悉,2021年,為發現和培養廣東優秀青年批評人才,促進廣東文學理論評論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推動新時代廣東文學評論工作創新發展,省作協經公開征集、評審,確定扶持“《廣東青年批評家叢書》出版”項目10部作品,具體為楊湯琛的《趨光的書寫:詩歌、地域與抒情》、徐詩穎《跨界整合:灣區文學的多元審視》、賀江《深圳文學的十二幅面孔》、楊璐臨《灣區的瞻望》、王金芝《網絡文學:媒介、文本和敘事》、包瑩《時代的雙面——重讀革命與文學》、陳勁松《尋美的批評》、朱郁文《在灣區寫作——粵港澳文學論叢》、徐威《文學的輕與重》、馮娜《時差和異質時間——當代詩歌觀察》。這批青年批評家從中國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出發,探討現當代文學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為漢語寫作所提供的新美學經驗,展現了“粵派批評”的新實踐新貢獻新力量。
23日下午,張宏森專程到廣東文學藝術中心23樓參觀“一代風流——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立70周年展”。張宏森詳細了解廣東省作家協會歷史沿革,并聽取張培忠的情況介紹,不時交流詢問在推動文學創作、培養文學人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交流、組織文學志愿服務活動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對近年來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給予肯定,鼓勵廣東省作家協會加強文學隊伍建設,推動全省文學工作邁上新臺階。(邱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