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家鮑十新書分享會在天河藝苑舉行
更新時間:2023-09-28 作者:潘小嫻來源:廣東散文詩學會(南方號)
9月23日,由廣州市天河區文聯主辦,天河區作家協會承辦的“名家面對面暨作家新書分享會——鮑十:小說寫作中的幾個關鍵元素”活動成功舉辦。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原著作者,廣州市文藝報刊社原社長、總編輯,著名作家鮑十攜全新長篇力作《我是扮演者》做客天河藝苑,分享他對小說寫作的獨特見解。
天河區文聯主席王芹,天河區文聯兼職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胡碩堂等與現場50余名文學愛好者聆聽了一場文學盛宴。
分享會上,鮑十結合新作《我是扮演者》分享了小說寫作中的主題、故事情節、結構方式、語言形態等關鍵要素。鮑十認為,作品的主題來自于生活體驗和廣泛的閱讀;小說中的人物與故事是互為一體的,任何宏大主題,都要通過人物和故事來體現,而小說的故事都是需要編織的,需要把生活和想象的虛實結合;隨著經驗的豐富,可以嘗試創新“布置”、顛覆小說結構;準確、生動鮮活是“好語言”的“兩大共識”,練習寫作要特別注重語言的訓練。
什么樣的小說才是好小說?鮑十認為,一部好小說要具有四要素:一是深刻思想,二是內涵豐厚,三是典型人物,四是新鮮的創作手段與技巧。至于好語言,也要具備三要素:讀得懂,有味道,韻律美。講授過程中,鮑十還以有代表性的中外作家和經典作品為例,結合創作體會,從小說要素把握、寫作誤區規避等方面深入全面解析。
鮑十的精彩分享讓大家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點燃了大家對文學創作的熱情。分享會結束后,文學愛好者們積極提問,與鮑十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互動結束,有不少讀者攜帶著鮑十老新書《我是扮演者》排隊等待鮑十老師簽名,氣氛熱烈。據悉,鮑十長篇新作《我是扮演者》是一部表演者手記,也是一位“演員”的內心獨白,更是一部描繪當代社會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作品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位演員孟千夫的從業經歷以及一系列人生故事、愛情故事甚至緋聞風波。有學者認為,《我是扮演者》具有豐富的歷史感及探索性,在技巧創新的同時,對現實的關注尤其深刻凝重。